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王柯敏:强化产学研结合 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发布时间:2011-01-07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王柯敏:强化产学研结合 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专家】王柯敏

    【核心观点】强化产学研结合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来源】《湖南日报》

    【日期】2011-01-07

    近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与高度重视下,全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项目1000多项,共建创新平台169个,取得专利1600多项,成果转化应用实现销售收入950多亿元,利税200多亿元。

    一、注重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转变。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产学研对接交流机制,有效促进各方良性互动。省政府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2家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省校(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挂牌成立后,有30家企业与中科院开展项目合作,预计2010年中科院高端技术成果在我省转化产生的效益可达60亿元,同比增长84%。各市州政府积极联动协调,搭建市校(院)合作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市校(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42个。如长沙市政府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1所著名高校院所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分别挂牌成立了长沙技术转移中心。衡阳市召开了2010产学研信息发布成果交易会,会议发布科研成果百余项,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6个。借助这一平台,我省产学研合作由过去主要依靠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向与省外、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转变,目前,全国有70多所高校、30多个科研院所与我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由单一的成果转让向合作研发、培养创新人才转变;由注重眼前利益合作向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转变。

    二、注重发挥引导作用,促进产学研投入体系向以企业为主体,金融、风险投资紧跟的融资方式转变。我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跟进的投入体系。自去年省政府设立省产学研结合专项计划以来,在这一专项资金的引导下,有效激发了各部门、各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两年来共落实产学研配套经费1.5亿元;各市州政府根据湘发[2008]14号文件精神,设立产学研结合创新引导资金近2亿元。企业创新投入明显加大,成为投入的主体。2009年省产学研专项计划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项目36个,引导企业投入资金8亿多元。如长沙威胜电子投入研发经费9800万元,占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9.3%。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研发投入均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7%以上。更为突出的是产学研结合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还带动了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000多项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中,吸引银行贷款、社会资金120多亿元。

    三、注重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产学研由“短平快”项目合作向战略合作层面转变。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全省已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前些年,产学研合作主要停留在委托开发、成果转让、技术参股、创办经济实体、技术服务等模式,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大联合、大合作,由单个主体、单项技术的合作向多所高校、院所,围绕多个企业共同的技术创新需求乃至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进行深度合作转变,由零散式的短期合作向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转变。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优势,合作开展集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技术转移中心模式”;联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目前,我省在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已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0个,其中,柑橘加工、风电装备等4个已进入国家级联盟试点行列,12个纳入了省级联盟试点。通过联盟试点,促进产学研之间在产业技术创新层面建立健全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利益机制,实现持续稳定的合作。

    四、注重人才引进培养,促进引进培养单一人才向引进培养创新团队转变。紧紧抓住当前全球科技资源加速流动的机遇,依托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励措施,打通了人才顺畅流入企业的通道,引进培养了一批站在世界高新技术前沿、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领军人才,近两年,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收益分配、设立研发资金等优惠措施共引进培养各类高级人才460多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22人。企业在引进“大师”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引进“大师”再来引进培养“大师”创新团队,建立有一定规模、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的创新群体,全面提升研发实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省已引进国际高端创新团队10个,如三一重工引进日本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领军人物关根俊强,并组建了包括7名日籍专家在内的技术创新团队,与46名本土专家开展项目合作。湖南泰嘉新材与瑞典的ERASTEEL KLOSTER AB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了斯文斯克等3名世界著名的高速钢领域专家,同时把该公司的技术创新团队一同引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提供者:吴 璐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