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抱团打群架”与国外企业竞争

发布时间:2010-02-28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抱团打群架”与国外企业竞争

发布时间:2010-02-28 作者:孙晓说 信息来源:惠州日报 2010-02-27 提供者:吴绍棠

    “北京现在还是乍暖还寒时节;来到南国的惠州,已是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充满诗情画意地说:“在这个播种的好时节,惠州仲恺高新区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有利于发挥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高新区发展空间。”

    “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方针,国家‘火炬计划’已经走过22个年头。”梁桂为记者梳理了国家“火炬计划”实施以来的发展历程。他说,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家孵化器、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个政府支持小企业创新的创业基金、第一个风险投资、第一家软件园等,都是在“火炬计划”体系中探索、实践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全国已有56个国家级高新区,仅占全国万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去年经济总量达到7.8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近十分之一。”梁桂自豪地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国家高新区的企业,87%不是招商引资进来的外资,而是草根型技术企业,如华为、中兴、尚德、TCL等,这些企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梁桂进一步分析说,国家高新区整个研发总量占全国近六成。以中关村为例,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有上市公司119家,半数以上在海外上市。这些上市企业,十几年前,或者说三五年前,只不过是刚刚出生、嗷嗷待哺、只有三五人的小团队。比如说,无锡尚德2001年成立至今,短短数年已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商及太阳能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于2005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中国公司。

    “尚德的例子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故事。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和传统企业不一样,它使用的政策工具也有很大不同。”梁桂深有体会地说,近代山西票号的财富只能通过一代一代人的漫长积累,但是因为有了金融资本市场这样的工具,它可以把现在企业的价值未来化,把企业未来的价值现在化。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优势,突破了传统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形成了新的产业、新的业态,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普遍增长迅速,利润也很高。

    梁桂说,在国家“火炬计划”的旗帜下,我国目前有26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第一批上市的28家企业,有25家是从“火炬”体制中成长起来的。

    梁桂总结说,22年来,我国高新区探索的道路,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发挥技术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抓住技术转移这条路径,同时利用高新区、孵化器、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多种政策工具,利用科技金融对科技企业和产业的培育,最后形成了集群优势。

    梁桂对“集群优势”进一步解释说,面对国外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企业,靠国内一二家企业的单打独斗,显然无法与之竞争,这就需要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抱团的优势、以“打群架”的方式与之竞争,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惠州仲恺高新区在这方面很有基础。比如,为TCL配套的企业很多,从TCL走出去创业的人也很多。

    梁桂展望说,国家已经拉开“转方式、调结构”的大幕,高新区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性先导力量,国务院即将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国家高新区的相关工作,赋予高新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新任务,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相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惠州仲恺高新区的明天会更好!

    惠州仲恺高新区

    去年,惠州仲恺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36亿元,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1.3%和20.1%,外贸出口57亿美元,占全市的33%。

    多年来,高新区先后引进了包括索尼等世界500强企业和TCL等国内知名企业在内的370多家企业落户,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惠州)视听产品产业园”、“惠州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惠州仲恺激光头产业基地”等。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仲恺高新区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行政管理权限,建立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体制,扩大高新区管理范围;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下辖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办事处、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办事处、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办事处、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办事处及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等5个镇(街道)。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