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产学研合作是解决汽车业研发体制问题的唯一通道

发布时间:2009-09-07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产学研合作是解决汽车业研发体制问题的唯一通道

    【专家】付于武

    【核心观点】产学研合作汽车业研发体制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期】2009-9-5

    中国经济网天津9月5日讯(记者李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然而由于乘用车方面起步较晚,使得跨国公司在我国汽车市场的风头远盖过自主品牌。究其原因,除了相关历史因素外,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积累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软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关键技术的缺失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而在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是解决新的市场机制下汽车研发体制锁存在问题的唯一通道。"

    由我国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的缺失,付于武总结出三方面结论,第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加速发展,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汽车自主创新明显加速,但差距依然巨大;

    第二,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我国与国外企业交流中,被关比较了解情况的国外专家隐讳地提出一个比较难堪的问题,虽然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今年可能达到1200万台,但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甚至二百强当中,却没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第三,共性的关键问题是核心技术的缺失。这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软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状态是低端比比皆是,高端产品几乎困难。比如发动机控制部分,无论是汽油机、柴油机、发动机的控制部分基本上没有被我国企业所掌握。另外,我国商用车产品升级,无一不受到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的制约。

    "在九十年代,我国科研院所的下放和大学相对的市场化,已经使我国的基础性、前瞻性的核心技术研究基本处在停滞状态,使得企业觉得后方的支持乏力。其次,虽然我国商用车有比较优势,并且自主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轿车的起步比较晚,只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才有了长足发展,所以我国对轿车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因而暴露了核心技术的缺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是解决新的市场机制下汽车研发体制存在问题的唯一通道。"付于武如是说。

    提供者:李燕萍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