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专家】欧进萍
【核心观点】尽快促进社会分工明晰合理,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实体建设
【来源】东北新闻网
【日期】2009-03-12
【作者】郑法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就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欧进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端产业和相关产业采取外商独资或合资的模式,许多企业依靠引进国外成套、成型的生产线进行生产加工,如早期的彩电、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还有一些企业从事来料、订单加工等外包业务。由于其中的关键技术均由国外企业掌控,导致我们的企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对自主创新需求不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导致了我国高校培养的优质人力资源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发挥才能的空间和渠道。
欧进萍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型企业。各级政府应该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进一步转变观念,采取更多的措施。为此,欧进萍建议,适当分流国家科研经费,给予企业更大的创新空间;要求企业以其产值的一定比例投入技术研发资金,并以抵税、免税等方式增加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投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国家政策牵动,企业大力创新的“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
欧进萍认为,创新、深化改革产学研的模式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队伍不健全的情况下,大专院校承担了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责任。通过科学研究取得的技术、项目甚至产品,需要企业继续做精做细,不断创新,但许多企业没有高水平、规模化的技术队伍和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接力的能力,造成了产学研脱节。因此,国家应该尽快促进社会分工明晰合理,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实体建设。
欧进萍告诉记者,大连理工大学在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的同时,始终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建立与企业经常性交流、合作的机制,目前已经解决了上千项技术问题;先后成立了沈鼓—大工研究院、辽油—大工研究院,直接面对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参加国家产学研联盟,已经组建、参加化工方面产学研联盟、软件方面产学研联盟、光电方面产学研联盟,并与英特尔合作建立半导体技术学院。今年,大连理工大学将组建面向科学前沿和高技术创新的科学技术研究院,同时组建面向企业、校企联办、企业化管理的技术开发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中心、技术研发基地和技术研发模式,帮助企业建立自主创新队伍与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的能力,同时拓展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就业空间、渠道。欧进萍认为,这种政府支持、校企合作、企业化运作的研发平台、基地,是产学研模式创新的趋势,将为企业自主创新和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