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创新基金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专家】梁桂
【核心观点】创新基金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日期】2009-12-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发展国民经济不能只依靠大中型企业,必须要大力培育中小企业群体,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
基于此,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扶持小企业创新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批准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这是我国第一个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旨在通过国家财政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和最具效率的部分,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也是国民财富创造的主体。
在美国,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两倍。我国小企业的贡献同样巨大。相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5%的新产品都是小企业创造的,诞生了无锡尚德、以岭药业、上海微创等一大批各自领域的排头兵企业。
事实证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社会就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补偿,在获得创新资源和能力方面又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同时创新活动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价值不确定性,致使逐利性资本不愿介入。这一先天性的劣势,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时刻受到资金掣肘,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需要明确的是,市场经济从来不排斥政府干预,尤其是在“市场失灵”以及关乎国家和公众利益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如果得不到政府“有形的手”的援助,大量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将面临夭折的危险。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发达国家政府给予了广泛扶持。也正是在政府的鼎立支持下,动用各种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输血”,大量中小企业通过内生机制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渡过了“死亡之谷”。
反观我国,长时间以来过度强调自主创新的源头过程,忽视了应用技术开发到商品化的过程;过度强调对处在产业链后端的企业给予补贴,忽视了对处于产业链前端的研发企业进行扶持,结果导致大量技术成果无法转化,众多企业纷纷走向加工环节,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基金的设立,使我国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并通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道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创新基金发挥了引导和带动作用
如果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源泉,那么创新基金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源头活水。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过渡时期,创新基金起到了最初的扶持作用。创新基金虽然投入的资金不多,但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社会效益却具有显著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0年来,创新基金坚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模式和机制,大力实施育苗工程,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渡过“死亡之谷”,培育和壮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促进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高端人才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结起来,通过10年的实施,创新基金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就。
一是培育和壮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10年来,创新基金资助了1.2万家企业,其中33%的企业是成立不足18个月的初创型企业,员工人数100人以内的占59.5%。无锡尚德、浙大中控、航天动力、开米股份、中航惠腾、点击科技、碧水源、拓尔思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同时,创新基金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资源环境、高技术服务业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重点部署,从而涌现出了能够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发现和培育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大大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0年来,通过创新基金的资助,一大批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奖励,在国家重大工程和标准制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大批相关行业兴起。创新基金的支持极大地坚定了中小企业的研发方向、信心和决心,打破了“小企业创新约束”,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截至2008年年底,创新基金立项项目中,原处于研发阶段的项目有97.3%进入了中试或批量生产阶段,原处于中试阶段的项目有76.3%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实现销售的比例也由22%提高到了92%。
三是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推动形成了多渠道融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局面。在创新基金的扶持下,中小企业不再融资无门。200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引导和带动了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资金有序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领域。2007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始运行,股权出资额目前已达1.59亿元,带动社会资本额为10.45亿元,各地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超过30个,总额超过100亿元以上。
四是鼓励了高端人才技术创业,缓解了我国高端人才就业压力。创新基金以鲜明的态度扶持、鼓励科技人才到技术创新第一线,鼓励各类科研人员主办或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进行技术创业,开创了我国科技人才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高端人才创业就业新方向。10年来,国家和地方创新基金吸引了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仅国家创新基金就提供了超过4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一批受到创新基金资助的企业快速成长,一批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技术特长的科技企业家、新兴产业的技术领军人才、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专家纷纷成长起来。
发挥各种政策工具的协同效用
10年的实践证明,国家设立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在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获得创新基金资助的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创新基金作为一项政府专项资金,不是民间的产业基金,也不是风险投资,有着明确的政策导向,就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个系统的战略性问题,不是一般的战术性问题,应该将其作为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和产业更替,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涌现。由于创新基金承担着为国家提供技术发现和价值发现的重任,因此更需要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体现国家意志,服务于带动力强、成长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国家重大技术成果商业化,扶持技术创业,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新、成本低、容易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需要明确的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中,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律,结合市场动力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实施不同的促进政策。创新基金只是一个要素、一项工具,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结合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相关政策,也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因此,不能脱离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大环境而孤立评价创新基金的作用,更不能迷信创新基金能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新时期,创新基金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的领导下,创新基金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供者:吴绍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