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刘延东: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发布时间:2009-12-19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刘延东: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专家】刘延东

    【核心观点】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来源】科技部网站

    【日期】2009-12-16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解决瓶颈制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立与国家发展进程相适应、先进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解决好能源资源节约开发、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大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真正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我们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当前我们大力推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与知识创新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分布全国的创新型企业、贯穿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行业和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三大载体,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措施。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到对经济的支撑上来,将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系统和模式,这本身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

    第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并尽快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开拓新市场,为企业度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二、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第一,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是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要牢固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理念,把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首要目标。创新型企业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企业,代表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依靠创新谋发展的道路。

    第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目前,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机制,广开渠道,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向企业。要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支持高端人才进入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促进成果转化和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要引导技术向企业集聚,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先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扩散,支持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产品升级转型。要加强科学管理,为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保证。要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各类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围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协同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联合培养人才。要积极引导产学研用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形成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优化产学研用结合的环境,形成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要鼓励用户参与合作,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完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畅通渠道。

    第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支撑和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大型企业等方面的重要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要强化公共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数量地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技术。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根据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水平。要发挥转制科研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引领作用,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转制院所作为产业振兴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要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水平。

    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条件保障。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工程的实施,亲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重点和步骤,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使这一工程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第二,加快政策落实,营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落实好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了70多个实施细则,多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这些政策的出台,经过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很有力度,也很不容易。各部门、各地方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共同做好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工作。要加强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第三,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良好局面。组织实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协调具体行动。要争取更多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到工程实施中来,切实发挥好主体作用。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要发挥优势,实现资源集成。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技术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参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提供者:郭玮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