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济宁高新区确立“科技新城”发展内涵及建设重点

发布时间:2009-09-02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济宁高新区确立“科技新城”发展内涵及建设重点

发布时间:2009-09-02 作者: 信息来源:济宁市科技局 2009年08月27日 提供者:陈建安

    近期,济宁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引入科技新城概念,带动东部组团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先后聘请英国阿特金斯设计公司对“科技新城”进行了整体规划,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单位深入研究、广泛探讨“科技新城”的建设思路,于 8月25 日 确立了“科技新城”的发展内涵及建设重点,明确提出将利用3—5 年把“科技新城”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

    建创新之城,打造“科技新城”的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把“科技新城”建成创新型高科技园区。一是创设科技创新联盟,建成区域性“产学研”中心。建设产学研基地、创新创意创业大厦、七大行业公共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引进50 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研究院所、技术中心和孵化基地。二是规划建设现代科技馆,建成区域性科技成果展示推广交易中心。集中展示国内外科技成果、产品,推广、交易国内外科技发明、专利及实用技术、创新成果,实现项目和企业资源对接共享。三是启动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建成区域性商务中心。聚集一批国内外金融、保险、证券、跨国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吸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入区,建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商务中心。四是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大学院所,构建校企人才支撑平台,建成区域性职教中心。加强与高职院校、技工学校、大型企业和培训机构合作,整合职教资源,引进培养一批实用技术人才和专业高级技术工人。

    建高新之城,打造“科技新城”的产业支撑力。抢抓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战略投资、重组整合、集约经营、加速转移的机遇,把“科技新城”建成高端产业集群区。一是打造光电产业集群区。加快与台联电集团的合作进程,促使总投资30亿元的LED 和光伏太阳能发电产业产业链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再引进10 家以上光电产业领域竞争力强的企业。二是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区。抓住重汽和世界卡车巨头德国曼公司重组机遇,加快合资驾驶室项目及后续合作项目建设;以吉利汽车收购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巨头澳大利亚DSI 公司为契机,确保自动变速器项目年内开工建设;规划轿车整车产业园,力争实现济宁乘用车整车品牌化生产。三是打造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推动玉柴重工大中型挖掘机项目尽快落地,支持山推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把山推打造成主业突出、产品多元、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品牌,建设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四是打造现代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区。大力发展各种业务流程外包,不断拓展外包业务范围,促进金融保险、加工制造、公共卫生、政府部门等行业的外包服务,建设鲁南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带。

    建生态之城,打造“科技新城”的永续生命力。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的发展理念,把“科技新城”建成生态型绿色示范园区。在项目引进上,把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产业建设的取舍标准,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高新区。在资源配置上,把有限资源整合到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在结构调整上,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建立生态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力争3— 5 年将区内所有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外迁。

    建创业之城,打造“科技新城”的品牌影响力。牢固树立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科技新城”建成最具创业活力的优秀人才聚集区。一是大力 弘扬创业文化。以创业精神提升高新区“融合、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丰富并形成鼓励创新、允许冒险、容忍失败、海纳百川、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创业文化。二是营造支持创业的环境。制定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采取设立创业发展资金、财税政策扶持、金融产品创新、创业基地辅导、特色基地孵化等多种方式支持创业。三是提高服务创业的水平。对内实行扁平化管理,突出行政效能建设;对外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9 月份建成并启用市民中心,采取“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