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意正浓——鄂尔多斯市科技新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0-01-30 作者: 信息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2010-01-28 提供者:吴 璐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经济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自治区经济最具活力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科技资源十分匮乏的鄂尔多斯市,科技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方式是技术的引进和产学研合作。由于历史原因,鄂尔多斯市没有国家或自治区设立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也正在起步,市直几家科研机构大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农、牧、林、水等领域窄、规模小、层次低的公益性科研单位,工业类研发机构很少,技术人才不足,科技研发人才更是匮乏。这样一个科技资源薄弱地区,要实现“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战略目标,必须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外部力量,带动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吸引和聚集科技资源,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要加强与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与优质科研成果、优秀科研人才的有效结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杜梓书记、云光中市长等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赴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进行访问,洽谈合作事宜和对接项目。由于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市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了《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全面合作协议》、《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市科技局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开发部签署了《成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的协议》。市政府还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推动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鄂尔多斯转移和转化。为了推动鄂尔多斯市科技教育创业园建设,市政府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意向书》。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分别签订了《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关于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示范区合作协议》。在市科技局的积极推动下,促成了东胜区传祥垃圾处理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工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内蒙古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亿利资源集团等6家企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6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及乌审旗、杭锦旗两家集体会员组建了鄂尔多斯市沙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为了逐步解决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缺乏的现状,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障。根据发展现实的需要,围绕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农牧业技术服务等内容,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了各类知识更新培训。目前,鄂尔多斯市企业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10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200多人,引进和转化高科技科技成果100多项。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合作开发项目,形成了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亿利资源集团、伊泰集团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北京京师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北京亿利高科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亿利生态及极端环境药用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伊泰药业科技开发中心;伊东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建立了超纯煤研发中心;国礼陶瓷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航天部数控集团、北京中艺高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准格尔旗经济开发区成立了陶瓷研发中心。伊泰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工合作开发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成了年产16万吨生产线;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呆滞煤柱回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等。产学研研发中心的建设、科技项目的合作开发、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有效推动了全市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良性发展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领域的产业进步和技术升级。
在科技资源仍然十分有限的鄂尔多斯,要建设创新型城市,产学研合作任重而道远。目前,鄂尔多斯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多是单个项目的研发或攻关,项目结束后,这种合作关系大多数也就随之解除。要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就需要把合作由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项目单一的关系逐步向形成共同体、联合体等形式延伸和进一步升华。以鄂尔多斯市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通过设立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共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产学研联合实体。通过设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资金,引导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鄂尔多斯市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创建区域性企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联合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正在建设的科技教育创业园、工业设计园、高新技术园区为平台,引进清华科技园先进管理经验,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各种分支机构,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向高端方向演进。通过产学研合作基金引导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同研发,开发具有地区特色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同时制定系列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实施国家科技支撑、“863”等科技计划项目,提高本地区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长远需求的技术储备项目,通过委托开发或招标选择合作的大学院所共同开发。
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建立较为全面的技术供给平台。支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做好技术转移的桥梁纽带,形成稳定的技术需供渠道。通过举办现实和虚拟成果推介会、展览会等形式,让企业及时、全面了解高校、科研机构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鄂尔多斯市试验、示范和产业化。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各类人才,但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研发人才仍然十分缺乏。要逐步改变这一现状,通过与清华大学的知名高校合作,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拓展人才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范围。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党政和企业管理人才到高等院校进修。根据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举办技术专题讲座和学习班,合作开发项目、专题论坛、远程教学等方式,提高研发人员研发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制定吸纳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硕士、博士毕业生到鄂尔多斯挂职锻炼和长期工作,不断提升本地区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