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产学研合作火了化工园

发布时间:2010-02-05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产学研合作火了化工园

发布时间:2010-02-05 作者:赵凤莉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2010-02-03 提供者:吴 璐

    联高校、携院所、搞创新、谋发展,是许多中小化工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影响、走出困境的一剂良药。大庆地区以此为思路,为中小化工企业搭建起共享技术平台。大庆高新区精细化工科技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精细化工科技园搭建共享技术平台以来,不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园区还逐渐形成了创新产业群体,园区内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凸显出来。”

    记者了解到,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区通过化工资源、设备、仪器、信息、人才等共享,达到了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平台面向精细化工园区、高新区及大庆市相关企业开放,通过产学研联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精细化工园区,获益最早的应属华龙祥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李宣京介绍,早在2004年他们成立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时就尝到了“甜头”,先后完成了聚驱杀菌剂、绿色环保型缓蚀阻垢剂等新产品的研发并投入工业化生产,成果转化率达到100%。最近,他们又通过共享技术平台新研制了二元驱用无碱表面活性剂等3项新产品,完全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与华龙祥化工有限公司很有同感的庆鲁精细化工公司总经理朱殊介绍,平台的搭建使企业的产品中试更加快捷,促进了产品更新换代。庆鲁公司充分利用设置在公司的平台设备进行产品中试,部分项目已经申请专利或得到政府奖励。新项目的研发成功,促进了公司经营的多样性,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汉维能源服务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高压玻璃钢管道的企业,其产品已延伸到东南亚、西亚甚至美洲,目前是亚洲最大的玻璃钢管道企业。在谈及共享技术平台时,该集团管道事业部总经理刘松说,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济济,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生产企业在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时,走与科研院所联合的道路往往能使企业迅速获益。几年来,汉维公司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北京玻璃钢研究院、大庆石油化工研究院、哈工大、哈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了广泛的协作,相继获得了计算机控制远红外加热固化玻璃钢管道生产设备和蒸汽加热内固化玻璃钢管道生产设备两项国家专利,设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此外,公司已经申报了两项产品和一项黏接剂国家专利,成功开发了满足三次采油工艺技术要求的胺固化环氧高压玻璃钢管道产品,并及时投放市场,两年期间实现1.2亿元销售额,并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刘松乐观地说,按照这个思路,该集团将继续坚持走与院所联合的道路,在未来1~3年内,重点开发低压大口径环氧管道,满足石油、化工、船舶以及石油平台等方面的应用要求,同时开发智能化大口径管件生产设备。

    七台河宝泰隆煤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焦云也向记者道出了他对校企联合技术平台的看法:“我们公司现已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培养博士后人员,并开展与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还与黑龙江科技学院开展了煤炭深加工方面的科研工作。通过校企联合,我公司拥有了全国第一条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轻质燃料油生产线,现已试生产运行,运行情况较为稳定,产品受到市场青睐。”焦云还透露,他们下一步准备与大庆石油学院取得联系,开展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以提高公司煤化工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