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代表团赴武汉高校产学研
发布时间:2009-04-16 作者: 信息来源:中吴网 提供者:
打开一扇窗,共同迎接校地合作的更大空间。连续3年来,我市探索产学研合作的“科技长征”步伐踏遍大江南北。4月13日,科技长征的大军带着230余项技术需求再次踏上征程——市委书记范燕青率领我市党政企业代表团来到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校地双方就产学研合作进行深入洽谈对接。
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雄厚的科技实力令人瞩目。市委书记范燕青在致辞中,向两所高校的领导介绍了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20世纪80年代,常州经济创造的辉煌已不再是常州的优势。目前全国城市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竞争激烈,常州处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升级的转型期。加之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让常州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改革开放30年来,常州不断总结经验,奋进发展。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企业家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创新”才是常州最大、也是最后的机遇,而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之路,更是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常州将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范燕青说,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科技实力强劲,在人才聚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科技支撑作用。对常州5万余名企业家来说,这两所大学更是人才培育基地和科技成果的宝库。他表示,此次常州的100余名党政企业家代表是带着“寻宝”目的而来,期望深入进行产学研合作。
范燕青强调,现在保增长、促发展、保速度是常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企业家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在这个前提下,常州坚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产学研道路不动摇。范燕青说,“科技长征”在向大学大院大所掘宝取经的同时,也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在几年风雨奔波和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深深感到,民营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只有靠技术创新。事实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企业家有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要求,资本和技术的结合就有天然的亲和力,常州市委、市政府将努力搭建这一合作的平台,为常州今后的科学发展提供永续动力。范燕青同时指出,在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中,校企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发展、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只有走这样的路,常州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更快。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多年来,该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在致辞中说,此次常州市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织产学研洽谈,体现了常州市委市政府对于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决心,也为该校与常州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路钢希望通过此次产学研对接活动,为该校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谱写新的绚丽篇章。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把常州代表团的来访称之为“重大事件”。他说,如此庞大的代表团队伍,说明常州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武汉大学是一所有着115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逐渐形成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环境及资源、水利电力、光机电一体化、化学化工、测绘与遥感等技术8大领域。李健认为,常州代表团的到来,为常州武汉两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揭开了新的一页,也使两地的合作从校企合作上升到市校合作的层面,从侧重于项目合作上升为战略合作的高度。
“我们校地的深入合作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李健说,国家强调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这是两地产学研合作的共同目的。而常州到武汉高速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两市的距离,对武汉下一步的开发、发展、融入长三角提供了便利。李健注意到,武汉大学和常州的合作由来已久,这为两地开展市校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他相信,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双方进一步交流,武汉大学与常州的合作一定能进入新的阶段。李健表示,武汉大学将尽最大的努力,当好常州市在科学发展方面的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为常州做好服务工作和技术支撑工作。
范燕青对两校在科技方向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希望今后两校在向苏南地区发展中,尤其在产学研方面要把常州作为桥头堡,为常州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
在武汉,校地双方就先进制造及新能源、光电子及信息、生物医药及高分子材料、机电金属材料等进行对接洽谈。代表团还分别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科技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地。
市领导戴源、王成斌和市委秘书长常青参加产学研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