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四大支撑体系
发布时间:2009-09-05 作者: 信息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 提供者:陶厚永
四大支撑体系
由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教育部和科技部有关司局、省直有关部门、地市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地市科技主管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主管部门、科技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构成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组织协调体系,在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20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专门成立了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省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
珠海、东莞、中山、云浮等15个地级以上市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市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或相关协调机构,并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在两部一省及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新时期产学研结合要求的政策体系,推动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两部一省”: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省部产学研办联合相关部门:《广东产学研省部合作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创新联盟试点工作指引》等。
各地市:《珠海市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珠海市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促进产学研合作实施办法》等。
高校:中山大学《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快驻外研究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广东己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学研结合投入体系。
设立了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广东省财政2006年投入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2008年增加到3亿元。
带动了地市、县、区、镇各级财政的投入。截止到2007年底,广东各地方财政对产学研结合项目投入达28亿元。如东莞2006年起每年投入10亿元,连续5年扶持东莞市的科技发展,三年来,投入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资金己经超过3亿元。
带动了企业和社会的投入。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坚持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原则,截止到2007年底,引导带动企业投入资金达405亿元。
吸引了其他科技计划和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金投入产学研结合项目。如广东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科技与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在5年内,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为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80亿元的贷款额度,解决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产业化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等问题。
积极争取设立规模为200亿的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产业化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省部产学研结合项日。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由省部及各地市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站、省及地市科技门户网站、中国教育科研网站、相关高校等信息网站构成的立体信息服务网络,加上工作动态、教育部相关杂志专栏、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成果数据库,形成了省部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体系,为省部产学研各方及时传递省部产学研工作的动态、科技成果和需求信息等,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地方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