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产学研合作创出“江阴经验”
发布时间:2009-12-15 作者:过国忠 赵实如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科技网)2009-12-14 提供者:吴绍棠
在今年11月7日召开的“全国首届县域经济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上”,江阴市科学技术局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市科技主管部门,作了《建设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构筑地方特色自主创新体系》的主题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与代表们的强烈反响。
江阴是全国科技进步首批示范城市。多年来,江阴的领导围绕产业提升与经济转型发展,总是在思考,并大胆地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江阴在科技创新上谋高招、奇招和实招,大力实施以“新合作、新技术、新产业”为核心的“三新”产学研推进计划,通过出台联盟规划、制定扶持政策、组建专业联盟、推进联盟活动、构筑项目超市、引进高端人才、搭建融资平台、建设创新载体、组织企业家境外培训等创新举措,产学研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2006年,江阴把率先建设区域产学研联盟、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作为江阴经济优化转型、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和主要抓手。当年,在科技部与江苏省科技厅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一个由政府牵头组织,以科研院所和当地重点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的紧密型联合体——中国江阴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
“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江阴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是江阴科技工作上的一个新创举!”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评价说。
3年来,对于这个新型的紧密型联合体,江阴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使战略联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创新创业。目前,成员单位已发展到近200家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500多家江阴重点企业,促成全市506家重点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多个,其中有81%属于江阴企业与高校院所最新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并且80%以上属于新兴高新技术的联合开发,而其中又有72%的项目均在研发投入或项目投入的年度计划内实现了量产。
据了解,战略联盟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55亿元,带动项目总投入超过140亿元,形成产品销售超1000亿元。其次,全市科技计划取得丰硕成果,建成省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至今,获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8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3项等各类省级以上科技计划500多项,获得上级扶持资金3.5亿元,走在全国县市前列。
“战略联盟带动了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创投基金的设立,为优秀的‘三新’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推动了我市新能源、新医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江阴市科技局局长冯爱东说。
今天,在江阴以海外知名高校技术领军人才为首的一批无锡“530”计划项目创业团队,如远景能源、迈康升华、苏大力博等新能源、新医药企业已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江阴创新型经济的新板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位于江阴经济开发区的国家级江阴科技企业加速器,刚刚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论证。这个规划面积150万平方米的加速器,将引进培育科技企业500家,并实现创新型经济高新产业的销售突破1000亿元。
江阴临港新城风电科技园,在与光大控股合作30亿元江阴新能源产业基金的助推下,与国内知名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努力打造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园。
美国硅谷—中国无线技术协会、美中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与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共建的硅谷RFID产业江阴创业基地,硅谷创业团队江苏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的X-RFID防伪标签及芯片产品已与国内2家公司签订了总额达5亿多元的采购合同。
“这些都将为江阴推进无锡‘感知中国’中心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都将有力地推动江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3年,新传感网、新医药有望在江阴形成新的百亿产业群。”冯爱东称。
江阴探索出的以产学研合作推进经济优化转型的成功做法,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誉为“江阴经验”。今年,江阴市科技局获得“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同时宣布明年将在江阴举行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高层论坛,以更好地推广江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