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自主创新,中关村模式再领“风骚”
发布时间:2009-12-09 作者:梁 爽 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 2009-12-08 提供者:吴绍棠
TOP100成长榜、TOP100创新榜、TOP100实力榜,在12月4日举行的“创新中关村2009”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特别推出的这3大榜项,让300家创新指数、经济指数、社会责任指数突出的科技型企业在中关村园区2万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本次展会上最为耀眼的“明星”。
领奖台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人仿佛感受到这些自主创新企业的蓬勃发展势头和内在活力。而在活动现场,创新成果展区与产学研合作展区中数百家企业和高校的近千项自主创新技术、产品,更是令观众流连忘返。
“无论活动方式如何,本次活动的宗旨就是将海淀科技核心区近年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集体打包亮相并整体推介,突出政府政策功能,让海淀园自主创新产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也为其他兄弟园区提供借鉴。”主办方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政府采购成为热门
“2009年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之年,而海淀区作为示范核心区,举办此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具备自主创新实力的园区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政府采购新模式的积极扶持下,搭建国内国际多层级合作平台。”
北京市海淀区区长林抚生的表述为此活动定下基调。
正因如此,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无论在创新成果展区,还是在产学研合作展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都是不变的主题。
为了发挥政府在扶持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有一批重大成果转化、投资项目以及政府采购项目签约,主办方为了让有需求的采购人和企业顺利对接,还将政府采购相关方列为创新成果展区重要受众群体,并在该区展板上予以明确标识。
与创新成果展区相呼应,产学研展示活动则注重抓“两头”:一是为确保参展企业与需求单位一对一的洽谈,展前召开政产学研以及中介机构座谈会,听取需求,梳理科技资源,征集园区企业合作意向与技术需求;二是展后跟踪双方洽谈合作结果,产学研合作意向登记,形成产学研合作项目数据库,并进行后续服务,为新技术成果的及时落地提供条件。
为全国范围铺开作表率
“海淀园区是整个中关村一区十园的表率,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疑又是全国科技园区的表率。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相信也能为其他地区自主创新的发展提供经验。”素有海淀科技园“园中之园”美称的清华科技园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这样认为。
事实上,北京市海淀区不仅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还是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示范区。早在试点工作启动不久,为配合政府采购真正发挥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海淀区相关部门便着手编制了《海淀区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编制暂行办法》并先后认定了2批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还在定点供应商处设立了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实物展示区。“如果时机成熟,区政府相关部门还计划在以后的会展活动中设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展区,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延续下去。让社会各方对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主办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今年8月份,在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试点结果名单中243项产品里,北京市有51项产品入围,占据了总数的21%,位居全国之首。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51项产品全部是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其中,海淀园入围的产品是最多的,这充分展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展会恰逢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认定工作正式开展,无疑为企业申报和地方政府推荐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展示平台。”
在企业展示区内,相关企业纷纷表示,为把自身产品全面推向市场,将会积极参与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的申报工作,争取通过政府采购让社会各方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产品,从而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技术成熟型产品要差,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进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就有机会拿到政府采购订单,这样不仅能让我们初次投入市场的产品有了销路,更能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让我们的产品有了影响力。如此一来,打开销路就没那么艰难了。”在试点工作中已经签订了好几个政府采购订单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