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江宁样本
发布时间:2009-12-06 作者:陈 阁等 信息来源:江苏经济报 2009-11-27 提供者:吴绍棠
今年这个冬天,江宁正被温暖和信心所包围。1月10日,正处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江宁开发区时激动地赞叹“风景这边独好”;11月7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再次视察江宁开发区,当得知园区主要企业经济效益今年迎战金融危机效益仍逆势增长30%时,他忍不住称赞企业较好地发挥了高科技人才多的优势。
今年以来,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等多位中央领导密集调研江宁开发区,而江宁开发区在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交出的却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成绩单:前10个月园区GDP、财政收入等经济硬指标全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位于江苏省开发区前列。
政产学研联席会议,变“我和你”为“我们”
对此,江宁开发区负责人一语中的: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核心要素是园区聚集了7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6个国家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检测中心、7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8家博士后工作站及分站、15家全国知名高校;江宁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并非全省园区最强,但科教资源聚集程度、研发创新能力却位居前列,高新技术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度已达到60%以上。
“如果说江宁园区经济的逆势增长,是依托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撑,那么支撑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就是江宁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江宁区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
2002年江宁区与江苏省教育厅合作建设江宁大学城,到目前已吸引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高校入驻。而自1992年开发建设的江宁开发区也以过硬环境成为吸引高端项目的强磁场:福特、马自达、西门子、爱立信、摩托罗拉等40多家世界500强在内的1800多家优质企业趋之若鹜。无与伦比的科技资源和丰富的企业资源,同处一个园区,这样的情况江苏罕见,全国也不多。发挥科技资源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两种资源的叠加效应,拉动区域经济起飞,成了江宁区主政者的重要课题。
“在政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必须先人一步”。2007年4月19日,江宁区15所高校,上百家大型企业和政府高层领导在东南大学齐聚一堂。江宁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盛大召开。当天各方成功签约27个政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新型开发、技术研制、人才培训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和深度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使江宁产学研合作有了制度化保障,三届联席会议,共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59个,大大推动了江宁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
为了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江宁区十分注重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扶持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江宁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全方位合作,全力扶持企业从高校院所引进科研成果或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江宁开发区先后成立江宁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江宁高校产业集团等服务载体和平台,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及产学研合作搭建服务平台。据江宁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截止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孵化企业236家。
为加快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大力集聚海内外高科技领军人才来江宁创新创业,今年8月,江宁区全面启动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千百十”计划,向各类创业创新人才发放1000张服务“绿卡”,设立1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引进100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每年从中优选出1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给予重点扶持资助。江宁的目标是牢牢占据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清华科技园、东大无线谷、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3G技术、4G研发、智能电网技术;顶级人才、高新项目、国际资本,这些高科技项目和创新名词都频频出现在园区的发展词典上。
当前,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建设创新型国家也已上升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江宁企业众多,高校云集,具备在这方面先走一步的条件和优势,江宁区负责人表示:江宁区产学研合作的目标是通过3到5年的努力,将江宁建成体制健全、环境完善、创新人才聚集、创新活力活跃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区。政、校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通道:“无线谷”项目瞄准“美国硅谷”
11月15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再次前往江宁开发区“南京·中国无线谷”项目现场调研。“这已是朱善璐书记今年来第三次调研该项目了。”东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宋铁成感慨地说:市委主要领导对一个项目重视到如此程度,可见这个项目的不一般,正由东南大学申请筹建的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南京·中国无线谷”的一期工程,占地450亩,总投入4.5亿元,目前这个项目进展顺利。
去年4月江宁开发区和东南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无线谷”协议,该项目已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目标是打造中国无线通信产业的集聚区。国务委员刘延东今年2月考察该项目时期勉:将无线谷早日打造成类似于美国“硅谷”的国际性产业园区。
据介绍,国家实验室是未来科技创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筹建中的“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列入教育部985建设的唯一面向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类平台项目,将构建“知识创新——战略高技术研发与转移——实现核心竞争力产业”平台。
“历史经验表明,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江宁科学园负责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是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不竭源泉,我们是近水楼台,必须要先得月呀!”今年4月,园区又与东南大学合作建设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宁分园,这也是科技部和教育部首批授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目前已吸引6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江宁科学园正加速成为高端产业的集聚区。
为了加速产学研合作,去年江宁开发区独资成立了南京中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一年来,公司通过牵头建设的产学研合作平台9个,促进园区内企业与高校开展各种产学研合作项目106个。
校、企共建实验室,为高新技术企业植入“智慧大脑”
黄乐凡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GE智能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的分销商,他对与南京工程学院共建“GE -Fanuc”系统集成试验室一直赞口不绝:南京工程学院是GE公司“大学计划”推广到中国第一个合作院校,“最好的市场推广是教学生”,通过与高校共建实验室,让大学生掌握GE管理和技术理念,三、五年后,这些毕业后的大学生将是GE公司产品的最好“推介员”,这将对GE在中国市场推广起到极大的作用!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院长李宏胜介绍说,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已与包括西门子、GE、三菱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36家企业共建了实验室,协议金额3.3个亿,在产学研结合和应用型专业建设方面,走在了江苏同行的前列。
高校在参与经济发展上,不仅仅是与企业合作做“参谋”,还直接创办企业做“主角”,实现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李宏胜一脸欣慰:学院创办或控股的企业已有3家,今年预计能实现销售7亿元,其中康尼公司生产的城市轻轨、高速列车的门控系统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今年预计实现销售5亿元。
学院控股企业南京鼎牌电器公司董事长周敏跃满含深情地说:公司从1982年的学校附属工厂,到2006年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一路走来,可以说没有学院就没有公司的现在,现在公司生产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继电器已占据江苏电力市场60%的份额,今年公司预计实现销售1.5亿元,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业绩,是因为公司依托学院的科技支撑,除了公司很多领导、骨干来自学院,我们还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共建技术研究中心,使企业牢牢占据科技制高点,从而赢得市场主动权。
“每一个产品后面都有一名教授,每一所学校都是科技裂变的创新工厂。”放眼世界,产学研合作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由之路,这种趋势在江宁大学城也越来越显现。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3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意创业园一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该校科技产业处处长王骏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创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近期即将开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政府扶持,校企合作”,这将成为学院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引企入校,校企合作”,一直是我们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学院同苏果超市合作,共建学生岗前培训基地,同江苏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共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等等。
“产学研合作成为德国、日本战后经济奇迹般增长的推进器,为了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发展,园区将于近期成立高校发展联盟,以期整合高校资源,实行信息资源、实验平台共享,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大学城成为江宁区域崛起的推进器,引领南京科技创新的‘智慧大脑’。”江宁大学城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宁邦不无憧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