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禅城获近4000万产学研资金扶持
发布时间:2010-01-15 作者:龚 晶,潘珊珊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2010-01-15 提供者:吴绍棠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43家
去年,禅城争取到上级近4000万元产学研经费扶持,带动了一批传统企业、加工企业转变为科技型企业。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从禅城区科技局获悉,科技创新在禅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逐步显现,成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利器。
据悉,多年来,禅城科技工作形成了几大鲜明特色: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模式;低碳技术创新及应用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公共创新平台已成为人才凝聚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高新技术企业数已达143家
日前,广东省中科院全面战略合作重大科技项目——木材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在禅城启动。该项目就是通过对高品质木材废弃物再生造板,低品质木材废料气化发电,变废为宝,使废弃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可实现年回收处理木材10万吨,节约木材资源15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预计年产值4500万元以上。
事实上,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已成为禅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据介绍,这些科技项目的效益将逐步发挥出来,带动一批传统企业、加工企业转变为科技型企业。
“去年,禅城已组织企业申报2009年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400多项,一批项目已经获得立项。”禅城区科技局负责人说。
该项举措有效提升了禅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09年底,禅城已累计建立高新技术企业143家,民营科技企业209家。
此外,该区以佛山国家高新区禅城园、省级民营科技园为载体,充分发挥园区在环境、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整合功能,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在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吸引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到禅城产业化。如,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工业机器人项目,成立了德科机器人技术与装备有限公司。
打造“绿色照明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在禅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并催生了禅城形成一批新兴产业。
禅城是广东省“千里十万”绿色照明示范工程中的唯一县级单位,在获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经费支持基础上,去年7月,又获得省科技厅“千里十万”示范工程滚动经费支持。
据悉,禅城将以LED产业为突破口,利用禅城良好的产业基础,引进一批LED产业的上游企业,做强本土的封装、应用企业,协同精密制造、软件开发、精细陶瓷、工业设计等相关行业企业,形成“绿色照明产业”集群。
禅城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今年禅城将抓住当今世界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机遇,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攻克一批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广。
“今年禅城将尝试制定鼓励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该负责人说。
中科院39个项目助力禅城创新
依靠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集聚,已成为禅城进行产业重构的重要手段。“去年,禅城产学研合作获得上级近4000万元的产学研经费扶持,有力地推动了禅城的自主创新工作开展。”禅城区科技局负责人说。
去年,禅城区科技局以广东省与中科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要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推动院区合作,分别于6月、9月组织区内企业,赴中国科学院开展项目洽淡。
“目前,已新促成28家企业,与中科院10多家研究所,成功对接项目39个,合作内容涉及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合作项目数量在5区排名第一。”禅城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院区合作共建的华南精细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佛山研发中心进展顺利。去年7月,区政府又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签署了共建“珠江数字创新和服务中心”的合作协议,从事基础软件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的研发、创新、应用和成果转化,助推禅城软件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