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政府高校企业合力 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0-01-14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政府高校企业合力 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0-01-14 作者:黄 辛 信息来源:科学时报 2010-01-13 提供者:吴绍棠

    近日,上海市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上海市闵行区政府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来贺信,上海市长韩正为研究院揭牌。

    俞正声表示,希望上海市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抓住机遇、大胆尝试,探索有利于发现、实现和转嫁科技成果的体制机制,在充分发挥紫竹园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大紫竹区域创新体系,成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园和产业孵化器。

    据了解,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位于闵行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和紫竹科技园所构成的“大紫竹区域”内,规划创新基地600亩。研究院旨在打造“桥梁”与“纽带”,使产业和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产业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关注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创值转型管理和新兴产业的孵化建设三方面内容,将重点聚焦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材料、数字光电技术以及健康医疗四个领域,首批已经有汽车电子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国家能源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装备研发中心等国家级高新技术研发平台,以及两岸交大宽带无线通信实验网研发中心、大型铸锻件工程技术中心、新奥清洁能源(上海)联合研发中心、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等新兴产业研发中心入驻。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指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上海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2009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市九届市委第七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调整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发展。一年来,上海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据介绍,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俞正声与韩正也分别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当中实现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面,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意义重大。希望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以后,一要深入贯彻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方针和精神,紧密跟踪国际前沿,加强高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为上海加快培育战略性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二要聚焦上海既有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瓶颈,整合产学研力量进行攻关,进一步提升上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要力争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充分依托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合作网络,发挥紫竹园区高端研发机构集聚的区位优势,率先探索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汇聚国际化人才,有效提升上海产学研一体化的水平。

    有关专家指出,上海市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是上海提速产业结构调整的举措之一。2008年以来的金融风暴对全球实体经济都形成了巨大冲击,上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的技术跨越和产业振兴之路。上海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正是上海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大力加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产业技术创新”的产物。

    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看来,作为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上海交大一直以成为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树立了以“一体两翼”为转型目标的发展思路。成立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大学构建服务地方经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一翼”的重大举措。马德秀期望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动员各种创新要素,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发动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头军”。

    据悉,已有3位国家级入选者加盟了研究院,其中新能源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李杰教授被任命为研究院院长。“上海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要致力于‘企业想做而做不成、风险投资想投而不敢投、政府想干而无法干’等领域的综合技术服务,聚焦现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问题,整合创新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不断提升产业的‘技术链’和‘价值链’”。李杰介绍,研究院将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动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可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关注高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引领上海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培养熟悉科技、市场和管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并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上海新型企业家群体的摇篮。

    其他有关领导也对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充满了期待,相信其一定能够集政府、企业与大学之合力,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形成集聚世界级人才的高地;实现自主创新与海外跨国企业研发双轮驱动,打造能够持续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大紫竹”区域创新体系;同时,着力聚焦有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技术创新园”和“产业孵化器”。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