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江苏圣奥:产学研不能“二缺一”

发布时间:2010-03-23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江苏圣奥:产学研不能“二缺一”

发布时间:2010-03-23 作者:何晓亮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10-03-22 提供者:吴绍棠

    产学研的结合应该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的研究三方面的紧密相连。尤其是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对于产品的产业化最关键。没有后面两个问题的解决,科技成果就没法实现产业化

    ——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陈新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低碳环保与科技成果转化两大议题广受瞩目。种种思索与热议,会后依旧在各行业内反响不断。近日,国内橡胶防老剂龙头企业、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陈新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绿色环保化工是未来行业大势所趋,我国产学研成果的转化还须加强应用研究的环节。

    打造真正的绿色化工

    提及化工行业,人们关注的焦点总移不开“污染与环保”这对关系命题,似乎总能看到乌黑的废水,闻到刺鼻的气味。

    橡胶助剂行业,在治污方面可以分三类:一类是几乎零排放的企业;第二类有废水等产生,但是这些企业全部进行处理,达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排放;最后一类就是不进行任何处理、严重污染环境的三废“裸排”。

    “圣奥的生产过程,是一个不产生废水、废渣、废气的过程。”对于陈新民这句简单、自信的回答,记者开始是有些怀疑的。但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橡胶防老剂6PPD、IPPD以及中间体RT培司的生产企业,并受到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凯雷青睐,定然有其不凡之处。

    “一般所谓的绿色化工,都是企业在实现生产以后,‘补救’般地进行污水等处理。而我们的研发理念,是在整个工业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即项目的工程基础初始阶段,便考虑整个工业不产生废水、废渣、废气的实现。”陈新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但成本的问题呢?

    “在南京工业大学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博士生问我,你环保问题解决了,投资与运营成本会很大。我回答说:假如(无污染)技术完全突破以后,并不会增加投资,相反,我的运营成本还会因为没有治污成本而降低。”陈新民笑着说,工艺成熟以后,原材料的消耗会降低,生产成本也会降低,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发展清洁工艺和绿色品种将成为橡胶助剂行业发展的主旋律。”陈新民说。据了解,以防老剂为重点,江苏圣奥未来将积极开发不溶性硫磺、硫化剂、促进剂等一些功能性助剂,并致力于以更新的环保工艺来替代传统生产的橡胶助剂产品。为了达到绿色环保的国际供应商认证标准,江苏圣奥已经早早跨出了第一步。目前是中国第一家参与REACH认证的橡胶助剂企业。

    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也建议,尽快确立以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提高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

    “圣奥的整个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都是我们自己的。”也许是怕外资融入的背景混淆外界对企业的看法,陈新民特意仔细回答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问题。他表示,一个以企业为导向与核心的产学研体系,是圣奥保持业界领先的技术支撑。

    “我们与科研院的合作,一般是向它们提出我们对项目大的研究方向,由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初步探索。”陈新民介绍道,等探索到有初步成果以后,会由圣奥在上海研发中心进行长期的研究,并进入到工厂的技术中心进行工程化研究。最后,有产业化潜力的成果才会大批量地投入生产。

    “我们现在的研发体系是一种良性循环。”陈新民说。目前,圣奥生产PPD的ITE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今年1月,圣奥上海研发中心建成使用,定位于公司内外部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更加紧密有序的和国内外科研院校、专家顾问开展合作交流的平台。陈新民对此表示,上海研发中心的存在,为各个分公司的技术转移和培训,即实现应用研究转移到各技术中心的产业研究阶段提供了可能。

    产学研应用环节有待加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其中一些科技成果却被束之高阁。这种锁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不仅挫伤了科研及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尽管加入圣奥只有一年多时间,但由院所到企业的环境转变,依旧让曾在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同亚有机化工研究所等从事多年科研工作的陈新民,对此感想颇深:“比如863项目,搞了那么多投入,也出了很多成果,但依然有好多没有实现产业化。”

    陈新民认为,产学研的结合分为3个方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的研究。目前很多的研究只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无法实现转化,就在于应用研究的“二缺一”。

    “这三方面是紧密相连的。”陈新民强调,尤其是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对于产品的产业化最关键。没有后面两个问题的解决,科技成果就没法实现产业化。

    “现在,停留在基础研究的人很多,但是搞应用研究的人很少,搞工程研究的就更少了。为什么呢?”陈新民问道。

    在他看来,对于企业来说,搞基础理论研究是有风险和成本的,因此更欢迎成熟的、采用以后能够马上产生效益的技术,实现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应用研究便是搭建起这首尾两端的中间环节,但目前这个环节非常薄弱。

    来到圣奥以后,陈新民便着手搭建起一个符合他要求的研发体系,根据特点,各司其职:基础研究由科研院所来做,应用研究由企业研究人员来做,工程化研究交给工程院所。

    “这是我们对整个科研技术产业化一个探索。也许过一年、两年我们出了很多成果,再回过头来好好总结。”陈新民说。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