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产学研合作深圳最活跃

发布时间:2010-06-03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产学研合作深圳最活跃

发布时间:2010-06-03 作者:杨柳纯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0-06-02 提供者:吴 璐

    昨天,海能达通信公司副总裁武美激动地说:“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实现了从低端产品到公共安全主流装备,从模拟产品到数字产品,从产品开发到标准制订的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从‘制造优势’向‘创造优势’的转变。”

    据了解,这仅仅是深圳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市科工贸信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产学研结合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深圳已成为国内产学研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全国各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技术策源地,通过开展产学研结合,既解决了我市创新企业的技术源问题,又加速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实现“双赢”。

    企业缺技术大学揽贤才

    武美回忆说,2003年中国公安开始大规模建设MPT警用集群网,但由于技术门槛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海能达尽管当时已初具规模,但要完全靠自身力量开发出MPT集群系统,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不仅技术研发投入大,光是开发周期就无法满足市场建设需要。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推不出集群系统,就意味着公司只能成为一家低端厂商,无法进入高利润的公共安全领域。就在这关键时刻,海能达第一次想到依托高校技术资源走产学研合作开发这条路。

    经过多方打听,海能达找到在国内集群通信领域技术领先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的市场机遇使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协议,并迅速成立项目组,在哈工大已有的集群系统技术基础和海能达终端技术基础上,项目组在2004年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信令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产品推出后获得国家新品奖,并快速打开市场局面,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集群通信市场的局面,使公司从一家终端产品提供商转型为系统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地位获得了质的提升。

    初尝甜头后,双方再次合作开发“基于IP软交换技术的集群联网系统”,并获得巨大成功,合作的系统产品推出后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使公司具备承建全省级的大型专业通信网的建设能力。该产品后来成为我国警用集群通信的主流装备,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教授下企业力推产业化

    华中科技大学刘谦教授喜欢深入企业做科研,去年3月,他带领科研组进驻蓝韵公司,参与蓝韵公司3个关键项目的研发,其中一项是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引擎关键技术――多波束合成技术以及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加速算法的研究,该项成果已产品化,应用在蓝韵MirrorII彩超中。

    蓝韵公司总裁张力华表示:“我们欢迎大学教授扎根企业,公司结合在超声市场多年的经验,将院校教授们研究成果中的关键部分剥离出来,与企业已有的研究成果相嫁接,极大地加快推出新产品的步伐。”蓝韵公司多年来与高校合作开发关键技术的经验,先后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软件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进行产品模块合作开发、人才培养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取得多项成果,带来丰厚的回报。

    产学研合作企业得实惠

    企业主动寻找院校进行科研合作,教授热衷于与企业联手技术攻关,这是基于市场需求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大手笔进行产学研基地建设,包括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北大深港产学研基地、哈工大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虚拟大学园、深圳大学城等。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企业孵化方面,共孵化高科技企业480多家,毕业120余家,促进170多项成果产业化。近10年在孵企业共创造效益1000多亿元,累计培育5家上市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伟强自豪地说。

    市科工贸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途径、新机制,一方面,全市累计组建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共计23个,涵盖了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数字电视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累计有3批355名科技特派员入驻我市296家企业,科技特派员数量居全省首位。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过程中,企业得到巨大的实惠,自主创新能力空前加强。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5648个,企业累计投入资金804亿元,各级财政投入19.1亿元,参与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分别达到4918家和537所(次),申请专利累计7925项,实现成果转化近3000项,实现产值8255亿元,累计出口760亿美元,新增利税1437亿元,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3万多人次。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