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扮靓而立青春——记珠海产学研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0-09-03 作者:朝 胜等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10-09-03 提供者:吴 璐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近日,珠海产学研合作又传来喜讯,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打印机即将在珠海面世,表明中国企业已成功打破国外打印机巨头们的技术垄断,而我国第一个打印机及其耗材产业化基地也可望于不久的将来在珠海建成。
省部产学研合作5年来,珠海已有超过300家企业与国内及港澳地区的近100所院校开展了产学研项目合作,参加的科技人员近5000人。通过产学研合作产生专利申请数6267件、已授权45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379件、已授权513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的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1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引进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珠海设立分支机构。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了珠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双提升”,珠海连续10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始终居于全省前列。
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丰硕
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团队,建立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是珠海最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从2008年起,珠海出台专项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先后引进了吉林大学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的“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大学的“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珠海设立分支机构。
现已建成固定研发场地149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3000多万元,引进1名院士、24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78名博士生、硕士生,与珠海市的17家企业开展27项科研项目研发,并已取得重大成效。
引进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元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攻克了“多层刚挠结合印制线路板及材料”和“刚—挠性多层印制电路板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珠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件(其中7件已获授权),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件,获授权3件。去年销售额、净利润、上交税费分别比上年度增长了14%、96%和51%。
引进的“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出耐候性染料及墨水,已突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4件、申请发明专利16件、年创产值达5.3亿元。即将问世的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打印机,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新突破。
“三大平台”服务科技创新创业
珠海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强化服务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打造“三大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认定建设了14家以珠海本地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市级公共实验室,初步建立了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产业化共性技术平台”等为主的公共平台体系。其中以“珠海南方软件测试中心”、“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产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后不仅直接服务全市整个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还辐射到珠三角和香港地区。
科技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建有各类工程中心38家,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4家、省级工程中心20家、市级工程中心14家,总数位列广东省前列。其中格力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东省近8年唯一获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在企业的工程中心。此外,全市还拥有各类服务中心、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咨询公司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约40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依托政府公共资源的官办科技服务机构为骨干,以民营科技中介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产学研科技服务机构群。
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目前,全市拥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民营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等5家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1家,孵化总面积近24万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数2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100多家,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初创型企业的培育发展。
“四大保障”支撑产学研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珠海还着力构建了四大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体系——珠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促进产学研合作暨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在科技主管部门内设产学研合作科,定编定员,具体负责产学研合作工作。去年珠海还在国家高新区率先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进一步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政策保障体系——以建设创新型珠海为目标,制定实施以《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为核心的“1+N”自主创新政策体系。专门出台《珠海市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珠海市关于引进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扶持与管理暂行办法》、《珠海市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等10多项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
投入保障体系——通过财政投入、校企自筹、社会参与等形式,初步建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产学研投入体系。5年来,珠海产学研合作投入从2005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1.6亿元,增长近4倍;累计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经费投入达到108亿元。
人才保障体系——大力推动珠海大学园区健康发展,支持、引导园区高校结合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主要环节技术创新的需求优化学科设置,大力培养实用型、综合型技术创新人才,至今全日制在校生已达10万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方式,校企共同设立了4个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了一批院士、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带头人。“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进建设,还带来了一批资深教授在珠海大学园区授课,极大提升了我市大学园区的教学与科研水平。2009年,格力电器与华中科技大学、珠海元盛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我市开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直接面向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产学研示范基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瞄准世界技术前沿,建设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这是珠海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上的又一成功经验。该市先后有9家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获得批准认定,涉及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
珠海炬力公司与暨南大学联合建立“暨南大学—炬力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实验室”,开展先进音视频编解码技术——AVS与GPS项目的合作,促进我国自主音视频标准产业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DAB数字广播SoC芯片项目,自2008年10月试量产起到2009年底,完成销售量160万片、销售额1436万元,出口创汇189万美元,申请了发明型专利3件。
金山软件与15所高校保持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还在2家高校本部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他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WPS软件方面的合作,申请了5件发明专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为国家节省采购资金约5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珠海银通新能源公司,与国内的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投资设立了由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挂帅的新能源研究院,作为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新能源汽车产学研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承担单位,于今年6月成功研发世界首款环型动力电池,在安全性、一致性、长寿命、快充快放、产业化5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居世界领先水平。
产学研合作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省部产学研结合5年为珠海带来的又一深刻变化。近年来,珠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新的亮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大产业规模和发展优势。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特色鲜明、蓄势待发。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珠海目前初步确立了打造“3+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的思路,重点突破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3个产业,布局发展新材料、航空、海洋工程和节能环保等4个产业。
通过广泛引进、吸纳、集成国内外前沿科技创新资源,抢占产业和科技发展制高点,产学研合作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远光软件与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合作成功开发了国内电力行业第一款信息集成软件产品“远光信息集成平台SOAWARE3.0”,在电力行业广泛推广应用。珠海丽珠集团通过与香港和国内多家大学和研究院所合作,最终研发出全球首创的纯中药澄明大输液——国家二类新药参芪扶正注射液,成为广东省去年市场销售额最大的中药品种。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联合攻关的研究成果《高性能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的创制》项目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依托新能源汽车产学研产业化示范基地,珠海银通公司成为了全球少数能同时生产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的企业,入选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