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河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产学研牵手亟待“黏合剂”

发布时间:2010-10-19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河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产学研牵手亟待“黏合剂”

发布时间:2010-10-19 作者: 信息来源:河北日报 2010-10-17 提供者:吴绍棠

    更多的专家学者认为,组建创新联盟拖不得、等不得。只有积极消除模糊认识,多管齐下,加快行动步伐,才能在这一波加快构建创新体系的浪潮中赢得先机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我省企业创新意愿总体上还不是很强,产业技术层次低,组建省级层面创新联盟是不是很有必要?有多大的可行性?”

    “同行是冤家。企业间的竞合关系永远是不会改变的。组建创新联盟,怎么保证不是‘搭积木’或一厢情愿的‘拉郎配’?”

    “创新联盟形式上是加强了产学研合作,但企业会不会联而不盟?如何避免企业只是想通过联盟联合起来套取国家有关资金和项目支持,却不真心实意打破合作樊篱?”

    ……

    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有关对创新联盟的疑虑,但更多的专家学者认为,组建创新联盟拖不得、等不得。只有积极消除模糊认识,多管齐下,加快行动步伐,才能在这一波加快构建创新体系的浪潮中赢得先机。

    关键词因势利导

    建议:出台推动创新联盟构建与发展的意见,明确责任体系,规划发展目标,积极倡导、促成多种形式的创新联盟

    “收购一斤毛栗七八块钱,加工成小包装甘栗仁出口利润不过一块钱,如果做成板栗饮料利润就翻三倍,如果再加工成板栗冰淇淋……”9月17日,在省板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暨第一届理事会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家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板栗饮料、板栗冰淇淋等系列新产品,引起了与会企业的极大兴趣。

    迁西县远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金兴奋不已:“为延长产业链,我们通过县科技局牵线搭桥,千方百计联系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的板栗粥、板栗超微粉等产品已有了眉目。但中间跑来跑去的多费劲啊。要早有创新联盟这么个平台,该少跑多少冤枉路?没准现在都已经见效益啦!”

    “板栗是迁西县的强县富民产业,栗农和板栗购销加工企业迫切希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迁西县科技局副局长李建飞介绍说,在省科技厅指导下,县科技局决定由下属的板栗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和河北科技示范学院、省农科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等联合发起组建创新联盟,解决板栗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有机栽培、深加工等一系列难题。企业参与积极性很高――联盟目前有17家组成单位,除迁西县企业外,还有遵化及承德市的企业。

    板栗创新联盟的组建会对全省板栗产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来自省科技厅山区开发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省是板栗大省,全省板栗栽培面积260万亩,年产量9万吨左右,出口量占全国3/4。如果每公斤板栗能增收4元钱,全省板栗产业产值和利润就会是个很大的数字。

    同板栗购销加工企业一样,今天,我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了“抱团创新”的好处,开始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去年12月,河北钢铁集团投入3800万元,分别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行汽车用钢、管线钢等21个项目的研发;为使中成药早日进军欧美等国际市场,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在构建从基础理论研究、临床试验、工艺技术研发技术链及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的基础上,又尝试将产学研合作的触角向欧盟延伸。

    一些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也不断加强互动。结合自身优势,石家庄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发挥“省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席会”服务平台作用;廊坊市定期邀请京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前来举办成果展示和项目发布会,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有的县域企业也开始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解决技术难题……

    鉴于此,有关人士认为,因势利导,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来解决多数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问题。

    “2009年,山东省接连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要围绕钢铁、汽车、造船、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9大重点行业和重点扶持的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争取用3―5年时间,构建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委研究室副巡视员张建国建议,我省也应抓紧研究制定推动创新联盟构建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战略联盟的责任体系,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要规划好创新联盟发展的目标、重点;同时,积极倡导、促成与国家有关部门、京津地区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盟,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关键词政策配套

    建议:科技经费划拨、项目立项鉴定乃至人才评价标准适当倾斜,给“婴儿期”创新联盟喂足“政策奶”

    9月3日,河北荣毅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孔祥卫颇为兴奋,原因是,十余位知名专家在石家庄国际半导体照明应用及标准检测创新论坛上的演讲,让他收获颇丰。“这个论坛是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举办的一次高质量活动,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些再多些。”孔祥卫言谈中充满期待。

    从2008年10月24日成立至今,河北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快两岁了。然而,在许多联盟成员单位看来,这个旨在加强技术合作,推动我省LED照明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创新联盟,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联盟秘书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产业处处长安国雨认为,政府促成LED创新联盟成立的初衷很好,但该联盟之所以“亮不起来”,是因为缺乏后续的扶持,而联盟成员合作的意愿也不够强烈。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至今年6月底,仅石家庄市科技局用于支持半导体照明的项目经费就达到了549万元。为什么半导体创新联盟却“嗷嗷待哺”呢?原来,这些经费只是像往常一样向联盟内企业“撒了芝麻盐”,而未以研发共性技术项目的名义投向联盟。

    尽管授课之余,承接半导体创新联盟内企业的半导体研发任务并搞得风生水起,河北科技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年轻教师王宝柱却也有不少烦恼:“教师业余接触企业科研任务可以检验和更新学科知识,对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肯定有帮助。但横向课题做得再好,职称评定时也不给加分,你说多打击积极性。”“以促进创新联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配套政策是否到位很关键。”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武义青指出,当前,我们大部分的科技经费划拨、项目立项鉴定乃至人才评价标准的决定权都还掌握在政府部门。如果政府公共资源适当向创新联盟倾斜,无疑将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这方面,其实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

    科技部制定出台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曾经明确,国家科技计划积极探索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方式支持联盟的发展。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还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科研经费将不再投向某个具体科研院所或企业,而是投向各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据了解,这一政策已在多个省市提前落地。河北,能否将其本土化呢?

    10个电报站、18台指针电报机――这个小小的政府订单曾让德国西门子公司渡过了艰难的初创期。省会中山路的路灯,能否采购本地企业产品呢?

    对创新联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建设,可否给予扶持?是否能委托创新联盟组织参与起草、酝酿“十二五”相关科技项目的目标和主题?……人们期盼这一个个问号能够早日拉直。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