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政产学研合作如何趟好“深水区”

发布时间:2010-11-16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政产学研合作如何趟好“深水区”

发布时间:2010-11-16 作者:许 锋 信息来源:无锡日报 2010-11-15 提供者:吴 璐

    作为无锡市创新发展的新品牌,“7+1”政产学研联盟成立5年多来成果丰硕,目前已经和2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在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攻克了一大批技术瓶颈。5年来无锡市承担的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中,80%以上都是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来自天南海北的科技精英通过这一平台,不仅使研究成果找到了产业化的土壤,也迅速提升了无锡的区域创新能力。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成绩斐然的背后,是对合作机制创新需求的攀升。科技部门有关专家介绍说,从国际国内的经验来看,产学研合作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出现在文化和利益冲突上。一般认为,企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而学术机构则强调知识产出和研究成果。一位项目承担人说,在合作中,企业投资方希望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产出,而学校方面则认为,课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此便产生了矛盾。一些合作项目因此陷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之中。这个时候,一个更好协调各方的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的任洪强教授说,合作共赢是项目合作的初衷,该中心运行4年多来,在各方关注和推动下,初步实现了产业学科的共同发展。任教授说,这一平台承载了多方的利益,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让合作机制向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敞开大门,促进科研与产业、团队与企业的合作。

    机制创新需求攀升

    日前举行的政产学研合作工作会议传递的信息表明,参与其中的各方,都对政产学研合作的深入推进抱有热切期望。“不断创新是产学研合作能够不断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但要保持这个优势,体制机制的创新必不可少。”任洪强教授认为,机制的创新,是提升合作平台支撑力的保障。

    而来自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的时龙兴教授则认为,正是对无锡产业基础的认可,以及创新条件和启动机制的成熟与合理,才让合作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因此,一个能够保持创新动力、激励各方持续投入的机制十分重要。科技部门有关人士指出,合作应当建立在共同追求各自所需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协商调和彼此,达成共同认可的具有约束力的机制,从而分享合作带来的收益。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张雷教授同样认为,只有进一步明确导向,明确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未来的合作才会更上层楼。

    各方尝试力趟“深水区”

    无锡的决策者以及科技工作的执行者,显然已经明了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性,日前出台的《关于更大力度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三年行动计划》中,把这一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参与起草计划的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今后,政府将鼓励更多企业自发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姻”。根据规划,我市每年将培育和建设100家企业研发机构,对于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申请、各类科技计划申报等方面,将得到优先支持。

    目前我市各板块在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中,也都开始着力推动机制创新。滨湖区组织了“百企联校”等活动,与重点院所共同建立定期互访、会商制度;南长区则在辖区企业中开展创新能力调研,全面摸清企业技术需求,促进区内企业之间形成协作配套,既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收集到的合作需求也能直接向科研院所寻求解决。

    据了解,我市将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更紧密结合,同时,挖掘“7+1”联盟院校的优势资源,加紧制定共建方案,充分依托院校和地方的合力,形成有利于合作机构快速成长的机制。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