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推进院市产学研合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0-11-16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推进院市产学研合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0-11-16 作者:王建高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10-11-13 提供者:吴 璐

    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政府联合主办了“20010中国·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此次洽谈会,“光电技术前沿和项目发布”、“科技金融服务”和“国际科技合作”等专场活动为青岛市企业搭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60家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28家金融机构与青岛市500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成果转化对接和技术、人才、融资洽谈,中科院与青岛市合作项目签约30项。

    “定期联合举办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是“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2008至2010年,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成功合作举办了三届“中国·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近百家中科院院所和国内高校,与青岛市100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洽谈,共签订80余项科技合作协议,达成500余项合作意向。

    国际视野引领产业走向高端

    一年一度的中国·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是中科院和青岛市的一个约定。

    采访今年洽谈会,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一份份项目合同签订的背后,是企业家与科学家、专家双手紧握时的会心一笑;一场场面向世界的成果专题发布会,体现了青岛这座开放城市的新追求……

    青岛市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独特的海滨自然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青岛人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包容性格。青岛,正以矫健的步伐奔向世界经济的大舞台……走进青岛,不少专家发出这样的感慨。

    以开放的视野引入国际高端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已成为“院市主办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今年洽谈会上,正式揭牌的青岛国际科技合作园为海外科技人才和成果搭建转化平台。来自芬兰、瑞士等国家的10家国外科研机构带来了科技成果进行国际合作专场发布,瑞士伯尔尼应用科学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建立“联合低碳技术与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协议,标志着青岛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

    加快实现国际化,青岛刻不容缓。跳出青岛看青岛,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潮中,青岛必须做出科学的定位。最近一段时期,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强调,青岛要以国际的视野、世界的标准在科学发展中增创新优势。

    把国内外科技资源和成果拿来我用,这是青岛新的“世界坐标”,也是青岛的抉择!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有机结合,助推青岛走出一条“企业家+科学家+资本家”的特色转型之路。

    目前,青岛市已经构筑起 “7+5”产业发展格局,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七大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5个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截至今年9月,全市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海工等重点产业累计实现产值占到全市工业的80%以上。

    科技创新成果注入新动力

    今年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到会人数、层次之高创历届之最。来自中科院科研院所37家、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10家、国内金融投融资机构25家,其他机构10家。共80家单位约200人及青岛市政府部门、区市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投资机构、企业共500家单位约1000人。

    “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作为科技项目对接的平台,为我们带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观念理念,帮助我们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人才资源等等。青岛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青岛的城市素质和气质的提升也离不开大学、科研机构。青岛市科技局局长王安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这是青岛市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所开展的成功尝试,加强青岛市与国内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借力”实现跨越发展。

    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带着项目参加“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为青岛企业带来了全球的科技创新成果,为青岛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入了新动力。

    去年11月,青岛市科技局与中科院沈阳分院联合举办了“青岛—中科院高新技术项目对接洽谈会”,28家中科院科研单位、17所国内知名高校、24家国内外金融机构、青岛市10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电子信息、材料化工、能源生物等领域的300多家企业参会。会议收集展示各类重点项目500余项,签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开发合作、科技金融合作等5大类30个合作项目,达成技术开发和投融资合作意向200余项。

    今年洽谈会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青岛市企业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材料化工等领域高新技术进行专题对接洽谈。项目发布、成果展示、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专场活动,为参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创造相互了解和深入交流的机会。

    在项目签约现场,不少高科技合作项目引人注目。中科院软件所与青岛地铁公司签订“地铁车辆网络控制系统开发”、与海尔软件有限公司签订“国产家电系统和软件开发”;中科院生物能源所与青岛琅琊台集团“衣康酸及葡萄糖酸钠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与青岛杰生电气公司签订“深紫外LED芯片封装材料及工艺研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与青岛铝镓光电有限公司签约“氮化铝衬底上紫外发光二极管和探测器合作研发”项目,等等。

    兰州大学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黄海制药集团签订“兰州大学青岛药物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哈尔滨工程大学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海洋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等,国内高校与青岛市合作项目签约10项。

    这些院地科技合作,为新技术、新成果在青岛市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院市合作纵深发展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累计申请专利23487件,其中发明专利5013件,授权量975件,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21.63%和28.68%。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27.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6.51%。

    这是通过与中科院开展全方位的院市科技合作,提升了青岛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了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盖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为“加强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研究”的科技发展思路,结合加快青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技术和人才优势,去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和青岛市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中科院与青岛市的合作进入“全面、深入、务实、高效”新阶段,硕果累累。全市100多家企业与近30家中科院系统院所在海洋、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科研合作项目200项,去年,中科院26家科研机构与青岛市45家企业55项合作成果转化,实现年销售收入86.95亿元,利税4.58亿元。

    中科院与青岛市双方认真落实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有关内容,共同构筑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院地合作“双赢”的局面。青岛市全力支持中科院在青岛开展的机构设立、条件建设、人才引进和项目开发等活动。完成了中科院海洋所、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和中科院青岛光电工程、资源化学、能源应用、产业技术育成中心“二所、四中心(基地)”布局。

    至2009年底,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引进各层次人才达401人,项目合同经费8299.1万元;完成了“山东省能源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启动了中科院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超级计算环境青岛分中心、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生物能源学科情报研究特色分馆等3大平台的建设工作;参与了《青岛市产业科技需求调研报告》和《青岛市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中科院软件所与四方车辆所合作,共同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第六课题“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部分研发任务。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