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改革办学模式 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发布时间:2010-12-23 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0-12-19 提供者:吴 璐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通过多种方式,探索为社会直接服务、与企业共同实现技术创新、培养优秀人才的新途径。与此同时,建立大学科技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基础。
但是也要看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软肋,例如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动力不足,高校应用学科结构体系仍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这是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要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还要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高校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高校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要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积极参与决策咨询。
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构建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是这个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课题。作为知识经济“发动机”,高校要进一步改革办学模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附:《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9日第1版
教育部公布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试点地区和学校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甘肃省部分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等14所部属高校。
2、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北京科技大学等15所部属高校。
3、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外国语大学等5所部属高校。
4、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部属高校。
5、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福建省,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