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产学研结合:让科研“点石成金”之器

发布时间:2011-05-16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产学研结合:让科研“点石成金”之器

发布时间:2011-05-16 作者:子 宜 信息来源:青海日报 2011-05-11 提供者:吴 璐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和组合,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产学研合作,即可使科研成果“点石成金”,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

    目前,青海省已进入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统筹科技资源,力争在技术更新、产品升级、节能减排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实现突破,围绕青海省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发展需求,为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和集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等方面,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增创发展“加速度”

    在青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骆惠宁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青海省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科技人才队伍支撑。要以“123”科技支撑工程为载体,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各类技术创新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

    产学研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产学研结合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对建立具有青海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方面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支撑推动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产出再创新高。

    青海省以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为骨干,联合省内外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等14家盐湖产业相关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成立了首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业科学院、青海清华博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特色浆果资源产学研联合体”。通过科研单位、高校技术研发和企业产品生产及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特色经济发展。除校企结合、院企对接等传统结合模式外,青海省各级科技部门还不断加大与相应部门、地方、行业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同时,青海省科技基础平台与基地建设进展迅速。建立了青海省科技开发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建成青海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和科研用实验动物平台。新建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海西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西宁国家创新性试点城市、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得国家批准。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通过大力集成省内外创新资源,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五年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1110项,比“十五”期间增加一倍,其中32项达到国际领先,79项达到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92.9%。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数量大幅增长,其中由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完成的《青藏铁路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产学研结合尚有差距

    青海省产学研结合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产学研三方对科技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和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高校及科研单位过分追求统计数据指标,考核评价体系论文导向过重,轻视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一味地偏向于追求所谓纯粹的学术价值,导致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活动不能很好地贴近市场需求,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而青海省企业主要依靠省外科研单位,对本省科研院所信任不够。还有企业没能真正树立起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没有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现实需求,即使一些已经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往往过分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过分依赖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带来的原始利润,缺乏长远的战略部署。

    同时,由于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问题,结合各方也不愿共享成果,导致产学研结合动力不足。认识偏差在无形中增加了产学研各方结合的难度,致使各方投身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科技处处长李发福就指出,由于企业和研发机构属于性质不同的机构,企业以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取收益和利润最大化为生存根本,而研究所则还要通过论文、专利等科技产出作为评价标准,如何在这些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寻找共同点,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产学研合作还存在收益分配和分配机制的问题,这里面既包括共同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有形产品等,也包括在合作过程中共同申请的科研经费的分配问题。而且企业不愿意承担技术风险,研发机构也不愿意承担市场风险,如何解决合作各方分担风险的问题是个难点。

    另外,青海省对于推动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扶持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工作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主要局限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点对点”的项目结合上,具有重大带动示范作用的结合项目数量不多。同时,领导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长效机制,主体间缺乏信用保障,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投融资体系仍未形成,经费不足并且来源单一。此外,激励机制不完善,不少高校和科研单位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职称晋升、分配、激励制度设计与政策措施等方面都存在不利于开展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

    目前,青海省还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制。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能力薄弱已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积极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将是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求解产学研结合难点

    在“十二五”计划开局之时,如何面对新形势,加快创新步伐,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将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支撑就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青海省提出了要坚定不移走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强化企业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科技生态环境,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和投融资支撑体系的目标任务。

    青海盐湖集团副总经理李辉林认为,企业要首先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发展观点。企业不可能拥有完备的资源,特别是像大学研究院所的人才与科技资源,应该通过建立适当的机制,将这些优势资源为我所用,从而实现低成本整合,形成资源和科技力量的提升与互补。而对于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必须解决企校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他说,关键在于以市场规则实现双赢,只有遵循互惠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才能促进产学研可持续发展。他还指出,产学研结合不仅是资本的结合,更重要的是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结合。产学研成果的产业化不仅在于企业提供开发资金、工业原料以及大量的生产信息,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不仅提高了企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也使研究人员对工程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企业采用新工艺流程的决心和信心。

    青海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陈柏昆则建议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试验资金,对转化前景较好的项目进行资助,进行工业化试生产或产品中试。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设立科研专项,政府出资资助,研究机构和高校进行竞标,以促进高校服务企业,加速产业步伐。另外,他还提出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改进,人才培养等,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