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产学研之路
发布时间:2011-03-16 作者: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11-03-11 提供者:吴 璐
推进产学研,服务新东莞。“十一五”期间,东莞快速推进产学研合作,把其作为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企业培育、平台建设、项目开拓、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产学研之路。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推动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制定了一批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
探索和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是时代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曾经闻名遐迩的“制造之都”,东莞在创造发展奇迹的同时,保持着对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集中力量推进政府、企业、教育、科研等各方资源的密切整合,发挥产学研合作集成优势,助推东莞实现从“制造之都”向“创造之都”跨越。
在“科技强市”的思想指导下,2006年我市成立了“科技东莞”工程领导小组,科技、财政、经贸等10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在这个框架下,市科技局具体负责产学研合作工作,包括政策制定、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及项目管理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市镇两级产学研工作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关于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为核心的“1+N”政策体系,其中,包括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制定的《东莞市促进产学研合作实施办法》,并从配套国家/省科技(专利)计划项目、重大专项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产业技术创新等资助环节上,对产学研合作进行扶持引导。
培育了一批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主体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产学研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东莞志成冠军等一大批企业在科技部门引导支持下,利用国内外优秀高院校所的尖端科研力量,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竞争能力。2010年全市共有科技企业30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何跃沛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3%。目前我市重点培育的41家上市后备科技企业,绝大部分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创业起步、发展壮大的,其中“众生药业”已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顺利上市,成为1998年以来我市第一家IPO上市企业;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10年登陆国内主板。
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5年来,东莞用于产学研合作的经费已达5.6亿元,全市32个镇街已有25个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一大批产业化前景广阔的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尤其突出的是,产学研合作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市培训和引进了大量人才。企业的成功,人才的集聚,正在成为东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推手,也为这座快速崛起的科技新城增添了勃勃生机。
建设了一批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平台载体
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是新时期东莞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针对我市高等院校不多、人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一是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直接与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研发机构。二是共建平台解决共性难题。采取政府出资、高校技术入股的方式,建立公共创新平台;采取市镇两级财政资助的方式,组建行业性创新平台。三是整合资源提供共享服务。组建产业支援平台,建立公共平台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诊断辅导和技术支援。
目前,我市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共组建起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39个。其中包括组建了9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服务19000多家企业,合作研发104个项目,承担73项科技专项;组建了9个行业创新平台,服务118家企业,合作研发26个项目,承担18项科技专项;组建了10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合作研发136个项目;组建了6个行业技术联盟,服务125家企业,合作研发57个项目;组建了8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2000余项科技成果,开发了1500多个新产品。此外,还以市内公共创新平台为依托,成立了东莞产业支援联盟,服务企业达230多家。
实施了一批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科技项目
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在于项目,推动项目建设是东莞产学研结合最终取得成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市注重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积极承接国家和省产学研项目。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国家和省的项目,对获得省部和省院合作的项目给予1∶1配套资助。近几年,全市承担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产学研项目169个,获得省资助经费1.35亿元,占全省的15%左右。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市级重大科技专项。从去年开始,我市结合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设立了5000万元的市级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重点开展云计算、LED、太阳能、换芯工程4个项目攻关。今年还计划安排至少1亿元推进重大科技专项。
到2009年,东莞实施产学研项目已达3234项,是2006年的1.8倍。通过产学研合作,我市在一些重点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举办了一批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交流活动
通过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东莞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交流活动,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创造条件。针对东莞各类企业近10万家,其中大多是中小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需求巨大的现状。我们一是依托科技合作专线,组织企业带着需求外出对接。从1997年起,以“科技合作专线”的形式,分批组织科技企业开展交流考察和项目对接。仅最近五年即组织产学研考察38批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900多个,40%已经实现产业化。二是依托科技合作周,邀请科研院所带着成果前来洽谈。从2004年起,每年举办“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邀请国内外高校院所到东莞开展洽谈合作,累计签约产学研项目超过200宗。三是依托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强强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标准和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产学研交流活动立足东莞支柱产业,加快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推动其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并培育了一批高科技新兴产业。勤上光电LED项目、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云计算”项目等都成为新的产业亮点。
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东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途径,走具有东莞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之路,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推动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法宝。展望“十二五”,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开放合作、创新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全面统筹科技创新资源,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科技创新,抒写“科技东莞”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