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求速成 烟台产学研合作喜中有忧
发布时间:2011-11-20 作者:李仁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1-11-14 提供者:魏瑞军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揭牌、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烟台分园揭牌、烟台大学海洋工程研究所成立……今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产学研合作频频发力,各具特色的产学研新模式破茧而出。“山东省烟台市产学研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政府重视推进,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然而,在成绩背后,围绕产学研合作的深层次矛盾不容忽视。”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烟台中心主任崔振忠表示。
八成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日前,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龙源电力出资在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设立奖学金、奖教金,与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共建实验室,热能工程研究所为龙源电力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并开展技术研发。“像龙源电力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发展就得益于产学研合作,因此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热情格外高。”崔振忠表示,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
近年来,由于面临生存压力以及产业升级转型、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的挑战,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科技团队、高新技术的需求十分强烈,开展产学研合作意识明显增强。烟台产学研的迅猛发展与政府的积极推进分不开。烟台先后举办三校两分院高新技术成果烟台发布洽谈会和上海高校科技成果烟台发布洽谈会,据不完全统计,两次洽谈会签订的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达6.2亿元,开展合作项目80项,达成合作意向45项。与此同时,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包括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共建新公司等多种形式。“大多是双方协商签约或保持相对稳定、长期的联络关系。”崔振忠表示,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稳定合作。
企业盲目追求速成
烟台产学研合作并非无懈可击,从企业角度剖析,企业追求速成、对产业化时间较长的项目缺乏耐心、产学研脱节、缺乏资金、合作机制尚待完善、中小企业仍处于弱势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我们当然希望与应用型大学或科研院所合作,他们的科研项目更能在短时间内产业化。”一家企业负责人坦言,企业当前需要的是新技术能够快速产业化的项目,而不是去做研究5-10年后才能产业化的项目。
多位企业家坦言,很难与高校、科研院所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产学研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在已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合作方式主要以合作开发为主,而技术转让所占比例较小。
在鲁东大学教授刘良忠看来,长期以来形成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价体系造成了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重技术价值而轻市场价值,结果导致科研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追求学术价值和地位。“这也是目前开展产学研合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刘良忠说。
如何破解产学研发展瓶颈,多位烟台企业家建议,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对当年合作成功的项目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一方面减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加大企业参与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产学研合作中资金缺乏的问题。”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在资金分配与奖励方面还应重点关注中小企业,对于大企业来说,一点点资金支持可能推动作用不大,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就会对他们的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也很重要。”刘良忠表示,由于创新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出资承担着很大风险,许多中小企业也受制于资金限制,在投入上顾忌颇多。对一些前瞻性、共性方面的技术创新,相关部门可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对确有发展价值的项目可进行补贴,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保证相关高新技术能在烟台实现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