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专家聚同济共话高校产学研合作

发布时间:2012-05-19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专家聚同济共话高校产学研合作

发布时间:2012-05-19 作者:黄艾娇 许婧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5-18 提供者:魏瑞军

    “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优势是做前沿知识型、源头创新型的知识、技术、技能、成果四位一体的转移。”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刘琦岩17日出席在同济大学举行的中国高校产学研论坛时指出,要健康快速推进技术转移机构发展,除了把科技/创新服务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选项、做好做强一个方面/方向的技术转移(平台),不断探索资源整合、组织协同的新机制,还要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效的技术转移管理队伍。

    当天,中国高校产学研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与会专家纷纷就高校产学研深入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同时,致力于促进同济大学各个学科领域优秀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和产业化的“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同时挂牌成立。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聪、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刘琦岩、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共同为该中心揭牌。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主持仪式。

    论坛上,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刘琦岩,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裴钢表示,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是学校践行“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校更好对接地方,服务社会,为学校增加了一个直接对接地方的平台,完善了同济大学从战略合作到具体实施的校地合作体系。希望技术转移中心大力构建学校与企业产学研紧密联系的协作平台,努力探索出具有同济特色的大学技术转移模式。

    据介绍,这一技术转移中心将建设成为同济大学科研成果向社会推广的桥梁、学校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实施项目合作与开展技术服务的载体,在培养技术转移领域专业人才的同时,为学校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提供组织保障。

    该中心将深入学校各院系机构,推进和实施教师、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知识产权申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成果转化;以学校理、工、文、医、经管、艺术等学科门类教学、科研为背景,增强学校在创新与集成、服务社会、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有序、及时、稳定地传递社会需求信息,建立起大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据介绍,同济大学长期来一直主动将自身学科发展特色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转型,在区域产学研合作领域逐步形成了学校与省市框架合作、校企战略合作、项目合作三个合作层次。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