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得加把劲 科研需要压力、活力和动力
发布时间:2013-01-06 作者:吴劲珉 信息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提供者:夏天
北京:产学研结合还得加把劲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基地看到王曼怡教授时,她正与学生谈科技课题。今年55岁的王教授,已在科研战线奋斗了30年。
谈到政府工作报告,王曼怡说,高校的科研项目要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高校服务社会应发挥其科研的强项优势。
首经贸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由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社科院共建,作为城市理论前沿研究和城市现实问题分析的专门研究机构,通过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鼓励、支持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投身于首都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依靠产学研结合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
这条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走起来并不容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三庚教授说,研究院承担和参与了政府牵头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和努力方向研究”等数十项课题研究,很多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政府部门及北京市的政策。但是,城市问题是复杂的巨系统问题,作为研究者往往难以从宏观、整体、全面上实现对研究对象的把握。另外,研究院涉及不同研究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需要系统整合梳理,难度也很大。
面对困难,研究院也一直在探索解决之道。作为特大城市研究专家,王曼怡一直关注着国际金融业和高端企业聚集问题。研究此类问题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王教授不但组织青年教师、研究生出国与国外学者交流并搜集资料,还在国内进行大量的企业调研。研究院也在想办法、出点子,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建设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本报记者张景华本报通讯员付蓓万陈芳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四川:“60后”和“80后”的不同愿望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五年来,我国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和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在这份成绩单里,铁路桥梁领域专家陈克坚副总工程师所在的中铁二院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高铁发展奇迹的制造者、见证者,他们完成的中国首条无砟轨道高铁试验段——遂渝铁路,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遂渝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力夺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高铁由于成套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吸引了世界众多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铁路与中国设计’正在走出国门,这就是创新的力量。”“60后”的陈克坚说,“只要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形成我国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相信包括铁路技术在内的众多行业,将在全世界范围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刚从工地现场回来的线路专业工程师曾加胤,小曾是一名“80后”。他说,“我们年轻人的特点是特别活跃,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最大限度调动包括众多年轻人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科技工作者的活力上来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也能上一个台阶。”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科技将会越来越好。”无论是像陈克坚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还是像曾加胤这样的年轻技术工作者,都表达了对中国科技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本报记者危兆盖本报成都3月12日电)
珠海:希望制造业得到更多支持
年逾七旬的珠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寿伟春说,两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让他感慨万千。汉胜科技经过27年自主创新,终于让中国品牌的通信电缆在科技发明和高端市场上,超越了国际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胜利实现了“世界第一”的目标!
无独有偶。格力电器数万名员工和5000多名科技研发者也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以科技创新增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美好未来。高级工程师黄辉主任百感交集。10年前的格力电器还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空有巨大产能而缺乏核心技术。经过格力人几年的科研攻关,他们终于率先摘取了那颗制冷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双级变频压缩机。黄辉和许多“格力人”一起,依靠人无我有的核心技术,让格力电器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了逆势上扬的奇迹。
论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格力人”和“汉胜人”的心意表达异口同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希望国家更加重视和支持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本报记者杨连成本报珠海3月12日电)
浙江:多给科技特派员出“难题”
陈国金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院长,在他身上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首席专家,他带领着由在杭高校教师组成的团队,专门对接丽水市缙云县的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
谈及两会热议的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陈国金说:“我感觉这些年来,团队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了。”
2009年,浙江省确定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位列其中,以陈国金领衔的专家服务组正式进驻缙云。
“缙云在这两个产业上具有明显的集聚度,带锯设备产量占国内市场约70%。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许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陈国金说。
“学校与缙云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当地6家企业,在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达成协议,建立了产学研长效机制。”陈国金介绍说,几年来,专家组利用高校资源,实现20余项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10余项,提供科技咨询多达120余次,为缙云县的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浙江,像陈国金这样深入一线指导生产的“科技特派员”不计其数。2006年,浙江1279个乡镇已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
陈国金告诉记者,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就是以产业化为导向,让企业家、产业界给他们“出难题”,再由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破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速度加快不少。“我们就是要以企业为主体,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把确定企业主体地位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说。(本报记者潘剑凯陆健本报通讯员朱海洋本报杭州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