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工研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引领新兴产业创新

发布时间:2014-06-06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工研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引领新兴产业创新

发布时间:2014-06-06 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提供者:熊曼君

    近年来,面对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建立起了很多开放性、应用型的工业研究院,作为促进产学研合作、引领新兴产业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工研院往往是由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在国际上,台湾工研院、日本筑波产学研基地、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技术研究院等都有成功经验。而目前在我国,北京、武汉、广东、绵阳、昆山等地的一批工研院已经建成并运行。这些工研院集成优势力量,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问题,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遴选机制助力创新要素集聚

    “有了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的200万元资金支持,这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庆扬高兴地说。去年,由于得到了绵阳科技城工研院的资金支持,宇峰科技研发的新一代动脉硬化检测仪大大缩短了走向市场的时间。

    提起绵阳科技城工研院,不少绵阳市民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然而,这个成立还不到两年的机构,目前已经孵化企业9家,孵化创新成果13项,引进博士和教授技术团队5个。在绵阳科技城工研院的支持下,感恩羌娃、傲龙宽显音视一体机、第四代电视——激光电视、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发电、蜀地龙自平衡巡逻车等一批创新成果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担负着科技资源、科研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整合、组织、促进、中介、孵化等职能的绵阳科技城工研院,始终把服务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政府为主体,财政投入为主导,广泛吸引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资公司等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以“短、平、快”的方式推进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以及产业化。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选出好项目。”绵阳科技城工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3年以来,绵阳科技城工研院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绵阳市多个部门联动,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项目遴选机制。通过内外联动找项目、实地考察、专家委员会讨论、投资决策委员会最终决定等一套程序,遴选出优质项目进行扶持。

    据统计,绵阳科技城工研院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就已遴选出优质项目79项,纳入支持考察的项目38项。“项目确定后,前3年我们将提供免费场地,支持企业发展。”绵阳科技城工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遴选出的项目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除此之外,绵阳科技城工研院还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吸引创新要素向绵阳科技城集聚。绵阳科技城工研院先后与四川长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积极合作,引进了一批技术团队;对于具有创新创业灵活、技术灵活等特点的企业,绵阳科技城工研院为企业带头人提供一系列资助。同时,绵阳科技城工研院还积极组织、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学者到该院进行学术交流,邀请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创业团队到绵阳考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绵阳科技城工研院已通过800多万元的政府投资撬动了7300余万元的社会投资。

    变科教优势为现实生产力

    行驶1公里只花1元钱电费,全车40个座位、可实际载客92人,比传统汽柴油车载客量大1倍……4月1日,2台全新的武汉产纯电动公交车在该市投入运行。根据相关规划,今年内这种纯电动公交车在武汉市的运行量将达到500台。武汉新能源汽车的成功研发及投入运营,得益于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

    如何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武汉市通过建设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2009年,武汉成立第一家工研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2012年10月武汉智能装备和武汉光电2家工研院挂牌成立;2013年12月27日,武汉市政府与武汉大学签署共建武汉遥感与空间信息工业技术研究院协议。工研院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武汉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亮点。

    科教资源一直是武汉最大的优势。武汉拥有中央“-”专家135人,并且在光纤光缆、光通信、激光加工、“3C”和“3S”软件、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领域技术实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但是长期以来,武汉市的创新资源没有充分发挥经济支撑作用,科教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武汉本地技术直接卖给本地企业的3307项,仅占总数的43.05%;本地技术直接交易额为33.898亿元,仅占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总数的23.4%。

    如何从激活科技成果的创新源头,发挥技术市场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推动作用?2012年10月,《武汉市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从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9条扶持措施。随后,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与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挂牌成立。

    武汉市的新举措得到了地处武汉的相关高校的积极回应,多家高校首次把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院系、部门协调起来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与各工研院对接,有组织地转化科研成果。武汉市科技局局长吴志振介绍,武汉市为每个工研院提供2亿元、落实用地500亩用于产业集群发展;相关高校投入专业人才以及科技成果、专利和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权,组建工研院经营管理团队,负责工研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研院的产权双方各占50%。

    工研院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武汉产学研合作。结合实际情况,武汉提出了工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以开放促进创新、以需求决定研发、以市场引导孵化、以贡献谋求发展”的企业化、开放式运行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资源,针对企业需求不断推出创新技术;另一方面,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成熟科研成果进一步工程化,挖掘用户市场,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开展小试、中试研究,形成产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武汉共拥有涉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各类工研院11家,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制约科研机构生存与发展的瓶颈。在企业日益成为创新主体的今天,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机构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昆山工研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以校地合作模式先后建立了5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大大延伸和拓展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昆山产业对接的通道。这些产学研平台紧紧抓住昆山产业升级的需求,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资源,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通过合作研发、专利(技术)授权、成立创新公司等技术转移方式在昆山进行产业化。

    在昆山,工研院的作用不仅是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资源、资金、技术等问题,更重要的功能是放眼未来,研判10年甚至15年后昆山产业的发展方向,探索未来产业的核心技术。

    在昆山工研院的展示大厅,医疗机器人、传感器终端、小核酸制药……一系列充满未来智慧和创新创意的产品琳琅满目。机器人演示员的一声令下,3个制作精良的机器人马上随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机器人演示员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身上的所有零部件在昆山工研院内都有直接生产厂商,该项目已经集聚了一大批投资未来的创新人才。昆山工研院机器人研究所开展工业机器人公共技术和产业化技术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当地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完成多项技术转让,直接带给企业数十亿元的销售额。

    同样的创新梦想在昆山工研院小核酸基地变为现实。昆山的小核酸研究从概念孕育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再到新兴产业基地化,仅用了3年多时间。随着瑞博生物、泽璟制药、吉凯基因等业内先锋企业陆续加入,“做核酸,到昆山”已成为业内共识。

    与此同时,昆山工研院还借鉴海外技术转移经验,建立起国际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通过技术转移中心的设立,在国内外技术支撑单位和中小企业之间组建了完善通畅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昆山工研院已引进产业链上企业的项目30多个,提供全程增值服务,形成了预孵化—孵化—企业加速的“全程”孵化模式。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