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江诗松

发布时间:2020-02-02 12:27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江诗松,男,1981年9月生,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院聘教授),主要从事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研究。

教育与工作背景

1. 2012年3月至今,讲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2. 2012年 管理学博士 企业管理 浙江大学

3. 2006年 管理学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4. 2003年 工学学士 化学工程与工艺 南昌大学

研究项目

· 主持

转型经济中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追赶路径和机理: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02122,2013-2015

浙商和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追赶:路径差异和互动视角:浙江大学浙商研究专项经费项目(博士生项目),项目编号:C65728,2011

· 参与

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2012-2015

经济结构转型、研发网络化情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规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2016

知识网络双重嵌入、知识整合与制造型集群企业能力轨迹跃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2013

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以及学术评价体系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2006-2007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联络网管理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项目,2008

浙江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研究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委托项目,2007

主要成果

1. Wei, J., Jiang, S.(Corresponding Author) 2009. Ownership and Visibility: A Patter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Catching-up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 4(4): 327-340. (EconLit Indexed)

2. 江诗松,龚丽敏,&魏江. 2011.转型经济中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追赶路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双城故事.管理世界,(12):96-11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 江诗松,龚丽敏, &魏江. 2011.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的能力追赶:一个共演模型.管理世界,(4):122-137. (部分转载于《浙江经济》2012年第3期)

4. 江诗松,龚丽敏, &魏江. 2011.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政治战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南开管理评论,(3): 42-51.

5. 江诗松,龚丽敏, &魏江. 2012.后发企业能力追赶研究前沿探析和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3):57-65.

6. 龚丽敏,江诗松, &魏江. 2012.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与战略定位——基于浙江两个集群的比较.南开管理评论, (2):59-69.

7. 龚丽敏,江诗松, &魏江. 2012.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成长演化:商业模式视角.科研管理, 33(7): 137-145.

8. 龚丽敏,江诗松, &魏江. 2011.试论商业模式构念的本质、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外国经济与管理, 33(3): 1-8.

9. 龚丽敏,魏江,董忆,江诗松,周江华, &向永胜. forthcoming.基于文献计量和分析的BM概念分析.管理评论.

10. 龚丽敏&江诗松. 2010. R&D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永康制造业的实证研究.中大管理研究, 5(3): 19-35.

11. 江诗松&龚丽敏. 2010.产品平台的概念、模式和管理过程.管理学家(学术版),(10): 59-66.

12. 夏文莉,江诗松,陈良,魏江.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的合作关系:以联络网为平台.中国软科学, (s1), 77-82.

13. 夏文莉,刘卫,魏江,陈良,江诗松.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联络网的定位分析与功能设计.研究与发展管理, 22(4), 114-120.

14. Wei, J., Jiang, S., & Liu, Y. 2012.Industrial technology catching-up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from the complementary perspective of SOEs and PO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Academ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nual Conference,Macau.

15. Jiang, S. & Gong, L. 2011. Does Ownership Matter? LCFs’Innovative Capabilities Catch-up in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A Comparative Longitudinal Multiple-case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nual Conference,Nagoya,Japan.

16. Jiang, S., Gong, L., & Jiang, W. 2011. Under Iron Fist Control: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Portland,USA. (EI Indexed)

17. Gong, L. & Jiang, S. 2011. Does one size fit all? Explaining the governance mode and strategic position of cluster innovation platform: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Zhili childrens Garment cluster and Shaoxing Textile clust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Portland,USA. (EI Indexed)

18. Gong, L., Jiang, S., & Wei, J. 2010.A Dynamic Match between Business Model and Firm Growth: The Case of Chint Group. Paper presented at th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nagement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Singapore. (EI Indexed)

19. 江诗松,龚丽敏,&黄克己. 2011. 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国有股权对创新能力追赶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1)”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北京.

20. 龚丽敏,祝军,江诗松, &周剑文. 2011.整合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驰骋集团以顾客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第二届中国创新与变革案例研究学术研讨会,浙江杭州:北京大学.

21. 龚丽敏&江诗松. 2010.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与战略定位——基于织里童装集群和绍兴纺织集群的比较案例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北京.

学术活动

AIB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会员

IACM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会员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SSCI) 匿名审稿人

Industry & Innovation (SSCI) 匿名审稿人

Academy of Management (BPS and TIM分部) 匿名审稿人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stitutions, Governance, and CSR, and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分部) 匿名审稿人

南开管理评论匿名审稿人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 匿名审稿人

联系方式

Email:ssjiang@whu.edu.cn

Tel:027-68753199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