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湖北省社科联指导、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湖北发展智库恳谈会在武汉顺利召开。会议汇聚了湖北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近50人,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助力湖北发挥科教大省、人才大省优势,加快建成科技强国重要战略支点。中心主任李燕萍教授应邀参会并做交流发言。
李燕萍教授指出,湖北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方面已具备坚实基础,但仍面临四大挑战。首先是体制机制壁垒,存在“三张皮”现象。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规划、项目和考核指标各异,导致政策难以协同、资源无法高效整合;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考核评价导向不同,导致目标不一致,科研成果“躺在纸上”或“沉睡在实验室”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是要素流动不畅,存在“人才-科技-产业”循环梗阻。人才流动受编制、社保、身份等限制,高层次人才流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不多;科研成果转化存在“死亡之谷”,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化存在巨大断层。再次是资源配置错位,与产业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科专业设置滞后,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科研项目资源配置存在“平均主义”或过于分散问题,缺乏稳定、长效和深度的战略协同。最后是创新生态不优,整体环境和容错机制不足。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浓,金融支撑体系不完善,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阶段的“耐心资本”和风险投资相对缺乏。
针对上述挑战,李燕萍教授建议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三链”深度协同为总抓手,构筑“三维协同”的一体化改革路径。首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塑“产教融合”新生态。建议由省政府牵头,联合各领域龙头企业与省内高校共建一批高水平的“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实现课程共设、“双师型”队伍共建、项目共研,并深化普职融通,实现全链条人才培养。其次,以“市场价值”为牵引,构筑“科创转化”新模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更多由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设立“概念验证中心”专项基金,培养“科技经纪人”,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鼓励人才双向自由流动。最后,以“安居乐业”为核心,营造“人城共进”新环境。打造“无忧”生活环境,优化医疗、子女教育等资源配置;营造“有为”发展生态,精准落实人才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有趣”文化氛围,将湖北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年轻化的文化产品和生活体验。
李燕萍教授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大家一致认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但更是湖北实现中部崛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必由之路。与会专家表示,将把恳谈会上的智慧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此次恳谈会为与会者提供了高水平、跨领域的交流平台,也为湖北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