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中心主任李燕萍教授带领博士研究生沈夏珏、李正海、陈武一行四人赴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开展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当地转化激励政策执行效果的专题调研。东湖高新区科技局李世庭局长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华工科技园、东湖高新区武大园、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本次调研座谈会。
调研座谈会上,中心主任李燕萍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的,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了解湖北省科技成果当地转化情况,东湖高新区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情况。
东湖高新区科技局李世庭局长从“产权转让税收、国有资产运用、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创新创业人才管理”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指出解决上述问题是实现高新区自主创新、自由创新、开放创新的关键,此外,围绕如何打造高新区众创空间问题与李燕萍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韩道博士首先分享了光电工研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在企业没有专利消化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帮助专利发明人如何选择生产设备,开展小批量、多品种试制工作,解决了高校缺乏设备选择经验和高新区产业配套不足的问题。华工科技园业务经理沈重耳认为,武汉市风投资金不足和湖北能否聚集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制约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代表会上专门表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采取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情况下,如何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和更好地稳定人才队伍,东湖高新区武大园总经理宋红杰代表阐述了组建权威、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更好的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作用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吴易城分享了如何筛选和托管高校放弃的发明专利经验,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琦副总经理阐述了与国外机构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海外人才无需回国而在国内创办企业的经验。
最后,中心主任李燕萍教授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调研组对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在促进武汉市科技成果当地转化所做的工作与成果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也对武汉市科技成果当地转化存在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对中心在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范围内的科技成果当地转化激励政策研究大有裨益。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洪山区,江夏区境内。在武汉东湖、南湖和汤逊湖之间,东起武汉三环线,西至民院路,北接东湖,南临汤逊湖,面积518.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0.6万(2012年)。由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武汉软件新城,佛祖岭产业园、机电产业园、光谷生物城等园区组成。北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群是其科技与产业依托的重要基础。又称中国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高等院校林立,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58所高等院校,100万名在校大学生;科研机构众多,有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7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14年东湖高新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新区第3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稳居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