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以创新实践引领长江经济带 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10-14 00:00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以创新实践引领长江经济带 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长江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启动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同仁,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与政府及各关联单位、企业的领导聚在一起,共同商定和发起成立“长江创新创业服务联盟”的事宜。借此,我谈三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发起成立基于双创的服务联盟适当其时,“长江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可谓应运而生

当前,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创”日趋深化,已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双创”服务也已从单一的服务主体的市场化运作转向了搭建平台、组建联盟、协同响应、集群化服务与生态圈构建;在共享经济与平台时代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思维进行“线上+线下”的跨园区、跨终端、跨平台、跨渠道的跨界融合、协同联动与集群化的“双创”服务体系构建已势在必然,集约的软孵化平台服务模式已成为“双创”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驱动力。

在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已然转变,其组织方式已呈现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机械自组织和平台型社会化特点;组织形式在往扁平化、虚拟组织和协同平台化方向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基于共享经济的互联网思维,我们需要为草根创业者搭建一个开放协同、互动共享、资源整合的“双创服务联盟”,将服务资源集聚起来,使联盟成为一个基于“双创”的、社群化的亚社会组织。让联盟首先成为一个链接器,通过构建“双创服务联盟”将创业服务机构、专家及创客链接起来、聚集起来;再以市场为导向,使“服务联盟”的各方根据不同需求,将碎片化的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使之成为一个解码器,成为一个产品化的服务手段,让服务共享、知识共享和成果共享在“服务联盟”中得以实现;当我们按照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要求集合发力时,这个链接器就将成为一个放大器,社群化平台的“众创、众筹、众包、众销”就会实现,“服务联盟”的各方通过项目制的协同运作,便可打造出创新创业的生态圈力量。

资料表明,截至去年底,我国各类孵化器已超过2500家、加速器2300多家,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各种众创空间更是“遍地开花”,已达到1.6万家之多,而在2015年之前,自1959年孵化器概念诞生至87年的28年来,国内孵化器数量总计还不到1600家。在如此迅猛发展的情势下,产业链、资金链、企业创新链和就业链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断链”和脱节现象。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围绕入孵入驻企业提供系统化的“双创”服务能力等软孵化力量相对滞后、力量不足;如何通过打造“双创服务联盟”等“软孵化”服务体系,为入孵企业提供系统的“双创”服务和“打包式”的众包服务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2万户。而随着创业领域不断拓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小微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10%。2015年,我国新登记的企业中,96%属于小微企业。与此相应,目前“双创”已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即;双创空间社区化,双创环境生态化,双创引擎互动化,双创业态融合化,双创激励股权化。为此,我们需要通过组建“长江创新创业战略服务联盟”来加以应对,通过汇集市场上众多的专业服务机构,在共享经济背景下,组建服务联盟,以众包模式汇聚双创服务的服务资源,为中小微企业和创客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创业导师、活动信息和第三方服务资源等,通过搭建孵化器及创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使之互助互惠,信息共享,共商共赢,共同引领“双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协调相关创新资源,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交流合作,使联盟既成为服务机构的交流展示平台,同时,也承担起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与社会服务资源沟通的桥梁、纽带、平台和重要渠道,为我省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发展。

二、找准定位、确立机制、发挥作用,以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探索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模式

服务联盟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建之后如何找准定位,想干、能干、干成哪些事。我以为,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开放协同、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合作共建;智慧分享、优势叠加;搭建平台、创建基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服务联盟总体的定位或应该是:以联盟合作的形式搭建 “双创”资源共享平台,打造出“一址多园”的、松散型的、联邦制的众创服务联盟,促进孵化器、众创空间及“双创”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通过打造一个资源共享、跨界协作和信息交流的“双创”联盟服务体系;构建中小微企业一站式、智慧服务暨全程软孵化服务平台”。

联盟的目标在于形成一个机制,打造一个平台,起到桥梁纽带、专家智库的作用,力争做出“双创”的各类标准体系和协同服务的综合平台。

在机制上,应以联盟为基础,建立健全三大机制:即“开源分享机制”、“利益共赢机制”和“联创运营机制”,透过机制来探索改进“双创”服务的新模式,打造“长江创新创业战略服务联盟”,构建合伙、平等、互信、共享的“长江联创体系”,共铸创新创业产业服务的生态链力量——将服务联盟打造成为由专家智库组成的长江创学院、“双创”实训基地、创业实验室、“双创研究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研究院等,以此实现“虚拟孵化”和服务换股权等商业价值,使之发挥和体现应有的作用。

具体而言:

一是起到机制的作用。通过联盟的创建集聚“双创”服务领域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降低“双创”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形成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机制,促进“双创”服务的持续发展。

二是起到平台的作用。要成为研究“双创”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探讨策划新的“双创”环境下社会组织的发展战略、工作模式和具有战略性的“双创”工作内容、交流信息及服务的综合平台。

三是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联盟加强与政府“双创服务中心”的联系与沟通,向政府反映“双创”行业的诉求;对“双创”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为政府制定“双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成为“双创”各关联行业与政府间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四是起到智库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使联盟起到为由单个协会、企业不宜、不便、不能完成的,且对整个“双创”行业发展有影响的工作策划和专家智囊的作用。

五是起到标准指引作用。“双创”目前发展很快,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业态,可依托联盟对“双创”的发展战略、市场运行规则和各类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指引和助推“双创”的探索实践。

六是起到共同发展的作用。通过联盟改善和提高各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促进资源的优势互补,扩大交流范围,增进相互交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沙龙及活动,为联盟成员培养高素质的“双创”管理队伍,降低服务机构的管理及运营成本,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

三、立足于长江经济带,以大视野、大格局,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链力量”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战略定位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天下之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了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业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战场。

在配套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家已经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和功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改革经验;带头发展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营造双创良好生态,强化关键领域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鉴于此,我们发起成立的“长江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应立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贯彻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化“双创”的合作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助推“双创”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以市场为导向、以联盟平台为依托、以基于“双创”的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构建长江流域“双创”的协同发展平台,服务长江流域产业分工合作和布局优化,培育基于“双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

在操作上,应以“平台思维+社群思维”为理念,力争打造“五位一体、多方联动”的运营模式,与长江经济带的各方联手组建服务联盟。“五位一体”即:平台、组织、人才、机构、项目;“多方联动”即:在平台上汇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双创服务主体”;汇聚中小微企业所需的财税、法律、培训、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融资、投资并购、中介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打造“软孵化服务平台”,以共担、共创、共享的合伙制的平台思维对“双创”产业链涉及的各方主体和机构进行对接和资源整合;通过平台服务,打造出“联盟形态”的“智本圈层汇”,实现现代创业服务与创投资本的高效对接,推动智本与资本的巅峰融合;构建合伙、平等、互信、共享的软孵化体系;通过实施“去中心化”的合伙人战略,以“去边界化”的跨界融合,资源整合,以协同运作的联盟形式来对接需求,使联盟的各方机构相互依存、彼此呼应、优势叠加、共同壮大,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链力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各位同仁,21世纪是分享经济的时代,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是通过联盟合伙战略实现平台致胜的时代!“长江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应秉承时代所赋予的责任,竭诚为中小微企业对接资源、提供服务、创造价值!让我们以分享的理念、平台的思维共同搭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家的双创联盟。分享经济是大家的共享,服务联盟是大家的联盟!期望大家惜缘守缘、相交相助、群策群力、聚沙成塔、众智双创,共同谱写“双创”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作者李燕萍教授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长江创新创业服务联盟”筹备委员会

2016年10月13日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whu.edu.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